感觉人只能从自己身上获得力量。每个人最终都是孤独的。

不好意思,说错了,

我说的这个朋友是泛制,不是特制,

语音输入,所以会不准确。
Hhhhhh

我想当时那句话想表达的就是

朋友也不如原生家庭,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原生家庭不好的话,
基本上只能从ta自己身上获得力量,

因为朋友的话,它这个能量是
远远小于很多个数量级于这个家庭的。

1 个赞

这一点可能是恰恰需要问自己的,为什么精挑细选这样的原生家庭来帮助自己成长。 有时候对大多数流浪者都十分困惑。但是无论怎样的原生家庭,通常都会有个十分重要的学习功课在里面。当自己稍微注意学习的过程,做少量的家庭作业时,是可以看到积极的价值和意义的。

2 个赞

话是这么说的,但是有的问题他

是有的情况,它会导致一些不可避免,不可扭转的。也就是说有的问题特别严重的时候,他可能需要重新投生才能

因为这两天您知道的有一个就是一个案件嘛,投毒的案件大家知道,

所以我想说的有很多类似的案件,包括自
致残,致盲之类的这种情况,所以我觉得可能是必须要等到重新投生才能扭转。

1 个赞

从灵魂的穿越密度的学习角度,穿越密度返回源头的过程本就是以我们的时间而论,相当漫长的过程。没有一次投生学完全部课程的。这当然是引出的其他话题。关键是一个个体当下的注意力,要着重要解决什么,无限的展开问题,是呈现问题,而非解决当下有所困扰的。

2 个赞

确实来自家庭的支持会是最强的,造成的羁绊和困难也可能是最强的。友情则相对而言是轻松的。

我在很小的时候,自我最无力的时候,也是幻想过自己有别的父母。来自暴君情绪人格父亲对家庭的压抑,我很小就希望有自己的家,曾在人屋后檐下过家家,搬了一些东西过去,结果被发现了。

不过这样的经历的好处在于,会让人对底层有着稳固的链接,容易共情世上所发生的苦难。譬如cxk你会经常关注社会上的人事一样。过得幸福的人,可能就没那个强烈动力探寻人生的本质?

2 个赞

对扭曲的理解我和梦妙你类似,我比较喜欢从中性角度去理解所有词。

另内心自给自足的人,没有动力去包容而产生更多的爱,一般爱他人都是有限的?我对我四岁小外甥有时候会觉得挺爱和包容他的,但是超过我包容界限,那就没有爱了:sweat:

另对人很热情的人,我其实挺喜欢的,因为很单纯,没有复杂的心机,相处很简单。作为月亮狮子,虽然冥王让我对阴暗等有所了解,但骨子里天然喜欢坦率坦诚。

只是有时候有人太热情,会让人不知道怎么回应,对方热烈的情绪,会让一个内向的人苦恼,没办法用同样热烈的态度情绪回应。另外一种情况是,有的热情是是带有某种期待的,让人倍感压力,譬如期待你功成名就他沾光享福,比如希望关系更进一步而你只想当朋友。这样的热情会有点让人退避三舍?

2 个赞

是的 如果从小出身富裕 就不会共情这么多

但是反过来

家庭太差容易出精神心理问题

很多人走不出来

就危险了

1 个赞

对你的回复放在最后,因为最费心思精力,还要多花时间想一想。

之前的回复里有些话说得太满了,忘记了一些东西,我的理想化标准其实曾经是有过一个实体参照标准的,那就是周总理。后来才明晰具体的标准有哪些,为什么我会这样等。

之前回复的关于团体相关,其实也加入过一些团体,但感觉不是自己想要的。譬如参加过类似海灵格等的灵性培训,过程中确实很和谐,但是却感觉那和谐很脆弱。我有点难以理解,为什么会有人沉迷于那种环境而投入许多金钱,相信那一套金钱的能量自由流动说。后来看quo关于金钱的论述,明白金钱的痴迷是人们力量的匮乏,所以格外喜欢金钱所创造的虚假人工造物者丰盛感。

后来去支教,一起的志愿者都是有爱的人,然而大家也有各自的喜好与路途,譬如有一位巴溪老师就崇尚自然教育,如今摩托全国行,到处寻访木工老师,痴迷雕刻。还有信奉耶稣的温老师,给人感觉是真的很温和。还有去印度德蕾莎修女那里做过大半年的志愿者,参与过许多公益活动,长期与一家孤儿院及其中的孩子保持联系等。还有关切过工厂劳工权益的凌老师。还有学校那些用心的纳西族当地老师,大家都很好,也会有一些分歧,也因为各自路途不同,所以继续分道扬镳等。

第二,感谢无人你深入探讨神像,让我再一次从不同的角度梳理自己的成长。我似乎是树立了许多他人的神像,他人不符合这个神像标准,我就拒绝与远离,我的父母,一个是传统的大男人,情绪暴君自我中心,一个则是柔弱小女人,两者都不符合我的神像期待,所以早期我是失望和恨的。

这种神像的意义在于,让我不会像其他重男轻女的家庭一样,总是期望去证明自己获得爱。我则是主动远离与放弃。

而不好的方面则是,我长期处于愤世嫉俗和对世界的不满意中,这些类似愤怒的力量支撑我存在于世界,等待那内核成型,如今要开始一一消解这愤怒的气球。

所以如今我则是需要打破这些神像的隔离,重新去认识他人的真实全貌。譬如我母亲的心大未尝不是一个优点,我父亲热衷于尝试新事物等,也是优点。

可以说我这样的成长方式,是控制了一定量的能量影响,通过神像去拒绝一些能量输入。而无人你的方式,我很佩服,不愧是灵性之海双鱼座,接纳了如此多的能量,在那个基础上破旧立新,可以说是极大的资源库,假以时日,你说能理解和平衡的,要超过许多人啊。

3 个赞

确实,太多的负面经验,超出显意识的负荷与处理消化能力了。

一些新闻容易带给人负面情绪,还是要量力而行?必要时暂时从那些时间上移开注意焦点,更多先平衡内在自我及过往经验?

若力量足够了,能够从带给负面情绪的社会事件中,看到有意义的方面,能够慢慢转化那些负面情绪和催化剂为爱,再去涉猎社会事件,锻炼强壮第三脉轮和第四脉轮?

1 个赞

虽然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但是我在想,我是否是你所说的“太热情,让人不知道怎么回应”的人 :rofl:

其实或许并不需要琢磨如何对等回应,毕竟这个世界多姿多彩,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行为处事方式,做自己就好了,或许不必被别人所牵绊。在此处无须给自己上无形的心理压力(这或许也同样与接纳自我/接纳他人有关)。当然,我个人的确容易在外在层面给别人上有形或无形的压力。


关于团体,我还未涉及过任何你所说的这样类型的灵性团体,因此无法对你所说的这些作直接的反馈。不过或许视角可以继续放开一些?可能不以灵修为主要目标的团体,也可以造成很大的灵性的进展(举个例子,我有一个大学的同学并没有阅读过任何流通的灵性资料,但是我能够从他身上看到长足的灵性进展)。因为这样的进展,是无处不在的事情,只是或多或少而已,而关键并不在于一个团体的外在形式,而在于其中的人本身。


关于支教的经历,我向你表达敬意!的确我之前朦胧感受到了你可能从事过教育相关的行业(希望这个猜测的说明不会造成冒犯),因为你的文笔与对传统文化提及的缘故,以及你的阅读能力和表达方式背后所反映的一些东西。虽然旅程一段又一段地告一段落,但是始终一往无前的是你自己。这是好的,继续向前去吧。


关于神像问题,我很开心能够为你带来一个可能的参考视角。首先我对你的家庭成长经历报以莫大的感同身受。虽然你并没有具体说太多,但是我的成长经历也是有很大问题的,所以,由于悲剧各自不同的相似,我能够理解你当时的失望与恨。

从你关于神像的叙述中,我继续可以说一说我的神像是如何形成的。正是因为每次每次他人,都不符合内心神像的标准,因此这个神像逐渐从人的意义剥离,转而成为了一个看起来似乎非常美好,但是实际上在排斥人的意义的东西。正如你所说的,曾经理想化的标准有一个实体的参照标准,但是这个实体或许在一次又一次对人的失望下,人的意义逐渐变得模糊(相反地,标准变得越来越坚固),最后成为了非人的神像本身。

这或许可以参考梦境贴中梦妙对我的神像的评论,我认为说得很好。

至于这点:

也许说起来会有些冒犯,但是我可以说我自己。当我自己处于这样的情形中时,或许其实还没有接纳自己的某些方面(于是同时不会接纳他人的某些方面)。因为我首先在某种程度上放弃了自己(也就是你经常说的,被某种外在强加给自己的价值观PUA了),于是放弃了那些我所渴望的东西。这或许在实质上,是在一个隐秘的层面否定自己。或许你也可以对这一点作参考。


我认为这是好的。并且在这个过程的同时,或许不仅将重新认识他人,也会再一次认识自己。这或许同样是一体两面的,这是美好的自我觉察。我不知道你是如何感受的,但是当我看到这段文字时,我感受到了美好的勇气与信心。

这段旅程不会是孤独的,尽管人来人往,似乎身边的一切都在光阴的流转中与自己漠不相关。但是,当再一次认识与接纳自己的同时,也将同时重新认识与接纳他人。所有的东西开始在陌生中似曾相识,以至于最终发现他人/自己,就是在发现自己/他人。

1 个赞

改变性别我不会爱上自己,我也不喜欢这种性格的男生:joy:
我不想找个跟自己一样的人,那多无聊跟照镜子一样:joy:

不过我身边很多女性朋友说过如果他们是男生肯定会喜欢我,我说如果你们是男生我肯定不会对你们这么好:joy:

貌似我从小对女生就比较包容对男生比较严厉:joy: 因为觉得女生更需要保护。不过长大之后更加理解男生感性脆弱的地方以及更重的责任压力等等。所以觉得男生女生都有自己的难处吧

反正对我来说爱情不是必须的,今生即使没有也不用强求:joy:

2 个赞

无人你离那种热情很远,不过可能是因为我们具有的相似性,人生的目的或核心,在于剖析自己的内在。

不过对于其他不想或不善于的人,会觉得你我这样的长篇文字,就是一种让人不舒服的热情,甚至可能觉得这是一种热衷自我表现,占据公共空间的爱现显眼包,因为太深入和个性化,客观上具备了理解难度,产生了距离感。

回想起中学时代,一帮朋友,其中两个人关系好了一点,其他人则会产生许多情绪,有一种排斥感。

人的意识与感情,不管经历多少,似乎有着相似性,因为其中的基本动力表现是一样的。之前太子对你无人你的格外关注也类似如此。但如今他却不出现了,希望他能回来。

所以我有反思,在论坛环境中,广度兼容但浅与热闹,与深度独特排外但可能冷清的平衡。

最近论坛帖子与人数减少,不知道是否有这方面的原因。而无人与梦妙你们对论坛投入了更多的情感与精力,希望论坛热闹一点。

PS,关于人的意识变化与成长,虽然大方向一定是自我意识更强大,更能转化那些感受上非爱的部分。但细节具体上还有很多可以探究的,当自我意识还不够强大时,有许多不同的表现,对应的第三脉轮有许多的领域值得探索。

譬如刚在B站上看到一个up主林拳的精神世界,推荐一本【报复】的书,会认为与其逃避和否定和自我怀疑与攻击,当下的愤怒反而是力量的体现,而报复与反击则是自爱,以及强调和彰显,他人没有权力伤害自己。

心理学的一些东西,或者说理性心智的许多功课,可以巩固心智强度,而不至于被一些太高大上的灵性概念所迷惑,陷入名而不实的虚假陷阱。

3 个赞

虽然恪守着中性的意义,但是似乎你一直在担忧是否会影响到他人?似乎在潜意识层面中,仍然对这样的形势有所恐惧(我说这个词,没有任何评判的意思。)

但是,或许不必担心这个。一个人的行为处事方式,必然不能让所有人满意。有些人会喜欢这样,有些人不会喜欢这样。做自己就行了。就像你诉说你的故事,有些人或许从来不会感兴趣甚至厌恶,但是相应地,也会给另一些人有所参考,深化他们自己的理解。


至于这一对关系,我不认为这会是相排斥的东西。人类不会拒绝广度与热闹,人类也不会拒绝深度与独特,每一个面向都是可选择、并且可包容与接纳的。

此外,真正具有深度的东西,也不会是排外的。就像一个人如果对一个概念有十分深刻的认识,这个人向他人表达这个概念反而会是通俗、清晰而简洁是一样。不需要用“排外”来限定“深度与独特”,双方没有必然联系。排外的唯一的联系就是独断(例如种族主义,种族主义的精神既可以是粗浅而热闹的,也可以是深刻而独特的,但是它就是排外而无关于深刻独特与否)。


这一点你不用担心。
第一,每个人除了网上聊天发言之外,现实中也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所以交流频率肯定是时高时低的,在整体上也会反映出一定的波动性;
第二,论坛此时或许正在一个面貌的小转变期,此时可能处在一个调整的阶段(从这个小集体潜意识的层面而言)大家需要整合自己,然后选择新一步的行动;
第三,我对论坛的用户活跃数据一直保持着关注,就最近七天的整体情况而言,阅读情况似乎比最差的时候要好上不少,因此现象可能没有看上去的那么糟糕;
第四,无论论坛将来的情况如何,始终做自己就好,不必因此过分忧虑。你观察到论坛整体的面貌,我认为是十分好的(这说明你对这一集体有一定程度的在意),但是为集体之前,我们首先要成为自己。

引用太子传说的一句话:

除此之外,我个人也需要在其它方面有所工作,重心转移,因此也开始减少对论坛的回复的频率了。


至于你所说的愤怒,它的确体现了力量,但是不被自我觉察的愤怒,或者说将自身完全控制的愤怒(自身被动于愤怒中),不是自爱,而是自我的毁灭。我不知道你是否曾经处于过一个情况中,这个情况是,愤怒完全控制了自己,以至于陷入毁灭的对立循环中。

比如说,家长与孩子吵架,或者夫妻双方吵架,吵架最开始可能只是一个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逐渐上升到对双方的人格否定,于是愤怒控制了自我,所有锐利的言语与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都摆在台面上,此时没有自我,唯一的诉求就是否定对方(与杀害对方),将那个什么都不是(或者说,什么都无所谓)的自我凌驾于对方之上。这其中没有自爱。

只有当自我觉察到自己在愤怒,并且在继续选择使用这样的愤怒来贯彻那个意图时,此时才是自爱的。并且这会是有所服务自我的极性进展。
另一方面,当自我觉察到自己在愤怒,于是选择止息这样的愤怒、试图理解、接纳、和解对方时,此时不仅是在自爱,也是在爱他人(因为看到了彼此受伤的情况)。并且这会是有所服务他人的极性进展。

关于这一点,或许可以看一看这个群聊中的讨论,也许会有所参考意义:

群聊讨论的详情

不过倒是经常以另一种方式进入一种可能是非世俗意义的精神状态。这个精神状态类似于极度的绝望或者愤怒后,取得的很大的宁静与和平,以及自由的感觉。

我也不知道这种状态是否是一种属灵的状态,但是我倾向于认为它是的。

因为此时各方面创作的灵感,似乎都是比较通达的。

因为在过去的生活中,有很多这种导致绝望、愤怒、仇恨的情况发生,所以发现这个途径的机会可能性是大的。

最开始是直接在这种导致极端负面情绪的情景中取得这样的感受。随后是内心对于这一情形的模仿与演绎,同样可以有这样的感受发生。最后可以总结一个较为结构化的逻辑过程。可以分享这个结构,并且邀请大家来评论。

分为三步:被动、反动和主动。

第一步:被动。自身置于某种现实造成的精神状态的负面中,被它所控制。最开始需要外部影响扣动扳机,后来则可以由自我的精神内部发生。此时精神接近或处于抑郁状态。

第二步:反动。察觉到自身在被这种消极情绪控制,于是点燃仇恨、愤怒,并且将这类负面情绪伸张。于是那种消极的情绪反被仇恨与愤怒冲垮,自我得到了十分明确的彰显。

第三步:主动。觉察到仇恨与愤怒在蔓延,在代替消极情绪控制自身,然后用自身的自由意志把仇恨与愤怒消减。此时脱离仇恨与愤怒的控制,我不再处于被什么情绪控制自我的情况。于是宁静的领域扩张,并且感到空前的自由、空灵、主动。

与其说是将“仇恨与愤怒消减”,或者说将仇恨与愤怒反转可能更恰当

来源:闲聊群的一次讨论

以上折叠的部分是我自我觉察的一种方式。


与其说灵性概念高大上,倒不如说灵性的概念可以随处发生,它并不会多么高大上。此外,理性和灵性并不是对立的。同时,心智的强度很多时候不会来源于理性。

因为:理性造成的只是一种人格面具,远远不能代表这个人本身。
例如说,我是马克思主义左派(或其它某某主义者),她是ENTJ,他又是情感双相障碍II型症状者…凡此种种,不管是意识形态上的,还是心理分析上的,或者病理表现上的,都只是理性评判下的一个有限面向,无法代表这个人的完整性,于是这些东西,都无法实质上决定心智强度。

从另一个角度,现象的层面再谈。一个老农对于理性的功课可能非常浅薄,他可能没有学过心理学,甚至没有上过学,但是老农的心智强度,不见得就会比学富五车的心理学教授更低。或许在某些方面上,该老农就是会比心理学教授更有勇气、更有信心与决心,而心理学教授反而会显现出怯懦、悲观与犹豫。这虽然是一个假例,但是可以看到在现实中处处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这是否是心智强度的对比?而这是否关于理性?可以思考这一点。

当然啦,学习心理学当然会获得更多对于人性的洞察,我并不否认这一点。我个人不会忽视理性,也不会崇拜理性。理性的概念也好,灵性的概念也罢,都不会是高大上的,真正重要的是人自身。

2 个赞

放心,不会觉得你是在评判。那确实是一种顾虑,但最终指向的是,是否存在两全其美的方式。

这是我一种先天的倾向,考虑其他人的角度看法,并非我会受影响或恐惧而不能自在地呈现蓝色光芒。

我依然选择表达出来,像你说的,这表达有意义,既是练习整理自我表达,或许也可能服务他人。在此基础上,我也选择表达出我的顾虑,或关切所在,希望有人看到可以了解,原来这个人并非是只顾自己,而是在坦诚表达她自己。

二 关于论坛

也是一种关切吧,论坛固然有更冷清的事后,但这几天从稍微热闹到冷清的变化,作为论坛的访客,就像到人家做客,还是要反省一下是否有自己的原因,毕竟论坛是一些人努力的心血,值得人尊重与认真对待。

此外关于排外,我们应该没有分歧。举个例子,有点类似阳光的不同波段,太阳的紫外线或红外线,对于七色光接收频段内,就是一种类似的不兼容式隔阂,我依然是在思考,是否有更兼容的方式去表达。

三 关于愤怒

会提到这个话题,或者提到心理学对于某些阶段的重要性,盖因我比较关注早期的发展阶段细节,出生后逐步发展自我力量时,所遭遇到的可能集体意识打压,以至于产生许多扭曲而不自然。

譬如你说的过度的不可控,造成很大破坏的愤怒。这或许正是被压抑太多而累积的反弹。

关于失控,或者说自我意识无法掌控的情况,恰好最近也在思考,关于【激情】,大量强烈而迅猛的能量,会让自我意识罢工,譬如愤怒失智的激情犯罪,比如恋爱脑。

我欣赏理性的原因在于,它是一种与感性和平相处的理性,不是机械智力的理性,是一种自我意识始终自如地让能量流动的状态。这个理性不关乎智力或身份,农夫确实可能胜过教授。

另我说的愤怒,它不必然是强烈的,也可能是一种敏锐的情绪觉察,类似于生气,感觉到不对劲,被冒犯,是红色脉轮的领域【疆域】被过界的敏锐反应,当下组织意识力量,能够在喉轮清晰表达出来,就是比较通畅的流动。

四,灵性概念

澄清一下,说高大上,是我没有表述清楚,灵性确实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我指的是一些初学者会被其他人用这个对于他们当前显得高大上的概念所迷惑而欺骗。

譬如一切都是爱,会被人曲解为,你要勇敢地去体验一切,因为一切都是爱。这会让人变得鲁莽,但后果却超出人们的承受能力。虽然灵魂角度,或时间/空间状态下,确实一切都是爱。

但【是】这个词是存在状态,在空间/时间状态下,一个人只有具备转化为爱的能力,才能成为being。也就是自我显意识其实当下是有限的。

3 个赞

之前就是我在嫌无人话太长
但其实那很大一部分是我缺乏耐心的问题:joy:

太子不来了八成是不想跟我吵架啊
自从我两互诉讨厌之后他就没来了嘛:joy:

你别什么事都揽自己身上
我没觉的变冷清,一直都挺冷清的啊:joy:

有时候我来看到自己只有一个人在线也会有种孤独感就很容易想离开
这也是我为什么不想一眼看到在线人数的原因之一

2 个赞

太子感觉 他
说话太抽象
可以接点地气

看见你就很开心呀

2 个赞

:joy:能让人家开心我也很开心

2 个赞

我就你的这段文字作两个方面的继续讨论。

由于过长我还是采取折叠处理。

讨论详情

1.两全其美

首先来讨论两全其美的问题。

我认为,这不能是一个人能单独考虑的事情,因为这关乎对话者(两个人乃至更多的人)的自由意志之选择。

无论如何为他人考虑,两全齐美能否实现,始终还是要求自我与其它自我的共同选择。一个人是做不出来的,换而言之,我们无法为其他人作自由意志的决定(首先我们做不到,其次当我们想为其它人做决定时,相当情况下会造成冒犯,因为此时很大可能是要将自己的意志凌驾于他人之上)。

当我们谦和地表达自身时,其实就将自由意志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对方(选择采取什么态度观点立场、选择是否继续交流、选择如何回应)。因此,我认为考虑两全其美是好的,但是考虑的限度,或许不在于期待对方如何看待、如何回应,而在于尽可能显化对方自由意志之选择之权利,而不是说,“我要来表达自己了/我要来服务他人了,你们必须要看我的听我的”(这就会有相当程度的冒犯);或者“我希望你能够按照我想的那样回应/我会不会造成不好的结果”,无法替他人做决定,无论自我如何表达,只要并不冒犯对方就可以。

做到这一点,应当也就问心无愧了。此处不会有任何顾虑,因为你已经做出了你的选择,而对方如何选择,已经成为了对方自己的事情,我们无须也无权干涉。考虑的限度就在这里,而这个限度之下不会有什么负担。可以把很多包袱都丢掉。

当然,或许对于善于为他人考虑的你而言,更常见的情况是,对方因为你没有采取适当观点而对你表达不满或失望。但是,只要你并不是强求对方接受什么,那就不是你的错误,反而是对方在潜意识层面在强求什么。“你必须和我一样”、“你必须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必须要怎么怎么做”,乃至于“你必须受到我的支配”(暴君在此处显现),这是对方或不自觉、或自觉地在侵犯你的自由意志。对此你收拾心情,淡淡一笑,拒绝这个人的侵犯,但是送出爱与光就好了,“于是你毫无矛盾地服务太一造物者[67.11]”。或许不需要对这样的局面感到糟心什么的,因为这也是对方的选择。

当暴政出现时,当你觉察到这一点,你可以选择回击,也可以选择走开。无论如何选择,或许都可以将此局面置于爱、光与理解之下。这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与对方有所交战的情况下),但是可以做到。


2.自我表达

接着再来讨论自我表达的问题。

说实话,纵观整个社会,我们自我表达的机会其实是很稀缺的。或者说,许多自我表达,也不会被他人所重视,这继而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隔阂。这就造成了我们会穿上很多人格外衣,来遮掩自己。这些人格外衣包括但不限于:

  • 1.身份认同;例如xx主义者、xx明星的粉丝、xx教徒、xx人格者、xx类型抑郁症患者(没错,这也是一种身份认同,我看到过不少抑郁症患者有一种“因为我是抑郁症患者所以我就是这样狭隘”的情况)、xx团体者、xx思想流派者
  • 2.思想文化认知认同;这经常体现在xx主义者身上,因为我的思想如何如何所以我就是正确的,因为你和我的思想一样所以我们可以做朋友,因为你和我思想不一样所以我们相互走远点。该认同与一些宗教信仰或意识形态的身份认同密切相关,但是不等同于身份认同

以上认同,好像构建了我自己,但是这些人格外衣,没有一个是真正的自己。人们始终是借助一个外物来表达自己,而该表达的结果在表面上看似构建了自己,但实际上与真正的自我背离——例如我是马克思主义者,我是enfp,我是周易爱好者,我是音乐爱好者,但是这些东西真的就是我自我吗?与其说是自我,倒不如说是自我为了让别人认识自己(乃至于认同自己)的外衣而已。因为真正的自我不被重视。

在这些身份之下,首先人(自我)就处于了一种次要的位置。于是重要的是那个身份、那个思想、乃至于那个所谓人格,而非那个真正的自我本身,在其中人始终不是自己。

于是,人们开始变得狂热而独断,就像xx宗教之间的各种圣战,就像xx主义者的各种斗争,就像明星粉丝的各种互撕,好像这就是在实现人的自我,但是,这些运动,真的是在实现自我吗?恐怕不是的,而只是在实现一个虚无的神像而已。在其中,人不再是自己。但是人往往将它们当作是自己。你所说一个面向会与之有关,“所遭遇到的可能集体意识打压”。

人如何成为自己?或许只有挣脱身份、思想、性格或者其它什么东西的桎梏,在自我的领域中占据主动时,这时候的人才是自己。此时,身份、思想、性格或者其它什么东西,不再是自己身上的累赘,不再是奴役着人的神像,而是被颠倒过来,成为了自我以自由意志选择的东西。这是很难能可贵的。此时的表达,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自我表达。

所以,每一个发自于真实自我的表达,都被我看作是珍贵的。尤其是当一个人不再以某种意识形态/思想形态术语限定自己,不再以某种身份表彰自己,不再以某种固有的言行表达模式规定自己,而是平和、单纯、自由地说出自己的内心、自己的故事的时候,这在这个漠然隔阂的世界中是如此缺乏,以至于可以成为一道闪耀的光。哪怕这些故事,并非轰轰烈烈的伟大冒险,而是一个人的朴素生活经历,也同样如此。

因为这将给一切在自我的困境中的人们、被虚假幻象所束缚的人们从其它人身上看到真实自我的机会。这将逐步唤起每个人的同理心,随后带来潜意识的变化,接着开始有更多的人揭露真实的自我,发出灵性的光芒,于是幻象消逝,真实的合一性开始逐步揭示。


至于你所说的理性,根据你所说的意义,或许并不是理性,而是一种自我觉察。它可以在理性的层面上发生,也可以不在理性的层面上发生。自觉在你的语境下是核心的,而自我觉察,涵盖了理性与非理性两个范畴。只是可能由于你的偏好,你更喜欢从理性的方面去诠释这一点(从而自我觉察在一定程度上戴上了理性的帽子),但是可以将自我觉察的意义从理性中独立释放出来(否则的话,就对于那些通过非理性手段进行自我觉察的人有所偏颇了 :rofl:)。

在这里,你可以注意到原型心智第六号牌(心智的蜕变;两条途径或情侣),该处其实反映的是显意识对两个无意识之间的选择,以及之后的结合。


此外,关于论坛建设,还是那句话,不用担心。我们都是这个论坛的访客,并且在某个意义上,也都是这个论坛的主人。因此,与其说以看客的身份担心负面影响,或许以主人翁的精神去考虑如何带来正面建设意义会是更适当的事情?

你会对人的成长过程有关注,而人的成长过程,或许是一个不断地发现自我、建立自我、蜕变自我的过程。我认为寻找自我、揭露自我,也是对灵性而言很重要的议题。你有此方面的心得与解读,或许可以考虑在此方面联系一些灵性概念发表看法?从而使“高大上”化作朴素易得,使“空虚”化为真实。这同样可以使这份Ra资料更加多样化

[1.10]…在这个团体的每一位都努力去使用, 消化我们通过这器皿传递的讯息, 并使这资讯多样化, 没有扭曲地进入心/身/灵复合体的(不同)管道. 借由分享你们的光, 你们将照亮(启发)少数人, 这就是你们尽最大努力的最充分理由了. 服务一个实体就是服务全体.

当然啦,上面只是一个建议。


无人你的观点我都是赞同的,没有分歧之处,仅仅做些补充或引申。

自我表达后来自他人的反馈,既可以顺便了解他人,也可以学习如何调整表达。

但有一种反馈是—沉默或没有反馈。

此时需要思考的方向会增多。此时我会格外欣赏梦妙的直接反应。但同时我也不确定,如果是我承受梦妙的集中激光枪式反馈,我会具体如何。你们俩好像有过一次这样的经验,最后化解了,很欣赏你们过程中的坚持与自我反省。

我不太清楚自己目前还有哪些隐藏的,不能被摸的虎须,或龙的逆鳞,或者某个没有力量的后脚跟之处,如果被冒犯了,我可能也会陷入自我厌恶的退缩,或者愤怒下口不择言等。

或许我对于无力状态还有着深刻的记忆,所以我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让自己变成曾经的自己所厌恶的对象,不让自己的力量滥用。也算是谨守正面之道的提醒吧。

当前三密度大家各自在后天的诸多扭曲下,挣扎着做自己,自我意志产生各种碰撞与伸缩,这样强烈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我们有些被动地认识着并不怎么美好的彼此。

二、关于太子,我觉得有点遗憾的一点是,或者我关切的点是,对于黑暗和混淆的不同认知,没有机会彼此去澄清。

我想起一个灵性圈的朋友,她定居在菲律宾,就他所见的,她认为菲律宾很美好,人们很乐天。但我了解到的信息角度是,菲律宾的贫民窟,以及常年台风影响作物,以至于百分之70多粮食要进口的局面。

或许从小经历的苦难,让我总是关注这些方面。一些人所见即世界,会认为世界很美好,大概会认为我是自己找罪受。我总是会如一些纪录片拍摄者一样,想去看见底层,看见如蒙古等地方存在的寒冬流浪儿童。

奇葩说有一期原生家庭议题,一个嘉宾表示与父母沟通很难。而在父母开明有爱的环境下长大的一位嘉宾,则不懈地告诉那个人,要继续沟通,感恩父母等。以至于这位嘉宾的无知表现,让人怀疑,她是否从小被父母pua,是在自欺欺人地告诉自己,父母是爱自己的。她的表现,似乎并未从她所说的父母的爱与理解中,获得一种可迁移的爱与理解的能力。

总而言之,我认为世界是美好与邪恶并存,大家所选择的路也不同。我前面提到的那位灵性圈朋友,如今找到了自己的使命,为城市中产阶级(有力量但迷茫)者提供职业规则等。她找到了自己的团体,每天能量满满,很幸福。另一位通过画画感受到了生命的价值,由于其性格与商业化的能力,她也开设了画画有关的工作室与课程,让并无生存困境的人群在画画中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

他们让我见识到了不同的路径。但我的路径却不是那样。我的路径,是想探寻造成苦难或困难的外在因素与自身因素,这两种因素又如何相互作用。

我认为人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所以阴谋论那一套归咎于外力,我觉得是缘木求鱼,意识终究无法成长。但确实有一些外在力量在影响,我想做的就是辨析,准确说,微妙复杂的的意识,如何实现成长。

这是我对于社会黑暗或混淆事物感兴趣的根本原因,这兴趣是我的生命动力。但对于路径与我有着极大差异的个体来说,我对于他们,或许就是极度黑暗的存在,他们的红色脉轮感受到一种自我疆界的威胁或动摇,因此厌恶情绪启动,以捍卫自我。

但如梦妙而言,如果有着更多的了解,哪怕有着标签式的快速认知(这是我认为标签的正面意义),或许就不会让初次印象那么的排斥了。我们或许在某一个极性上有着巨大悬殊的差异,但在其他极性上则有着更多的相似,只是有时候我们暂时先关闭了这个可能性(发现相似)。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