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具体社会事件,协助理解灵性概念

灵性概念抽象而涵盖极广,在沟通理解中,多数时候就像一个空壳子的术语,空洞苍白泛泛而谈。

结合具体的社会事件,或许可以更准确细化地理解灵性概念。

鉴于社会事件一般都涉及多个脉轮重叠,但无疑是第三脉轮最好的体现。

复杂事件或议题的表达,避免不了偏颇,但愿意表达,便是打算学习以脱离偏见,期望看到平和的其他视角。

希望这是一个前提基础共识,不要先入为主认为他人的心智观点是强烈的批判与否定,毋宁说那是纤细的困惑,让我们彼此温柔呵护。

4 个赞

被哪一类社会事件所吸引,且下意识关注的点,似乎折射了我们的本质或过往经验?(问号是表示不确定不绝对)

且发现社会事件默认的集体意识的一些压力裹挟等,可以避免被集体意识pua?

譬如东方甄选的小作文事件。

我下意识关注的点是公正公平。很多人骂导火索事件的小编,认为他没有职业精神和道德,不懂职业规则。

我则质疑既有的规则合理性,我认为小编的做法没有错误,他的嫉妒情绪是合理的,本应是人之常情,人人自然表达自己的不平不满情绪,而不是被规训去忍耐适应。

其次我关注的点是价值,目前社会上认为能够转化为金钱的才具有价值。所以小编的原创,其他幕后工作,就是不如台前光环聚焦人物。大众流量认可,才是成功。

我认为光环聚焦,如同偷盗,其呈现的价值是存在大量虚假泡沫的。董宇辉的回应里表示小编在【胡回复】,我认为他似乎是认可世俗规则的,站在成功者角度,似乎不能理解或者忘记了不被认可和不公正对待的感受,他有点飘了。

当然比起大多数人,董宇辉算是很好的人,但类似对越优秀的人,会用更高标准去要求或评判,或者说一种期待,但不强求,仅仅是一种假设思考。

1 个赞

其他该有诸如薪酬,德位相配,或者功高震主等心智谋略,竞争等走向权力的角度,或者肖像权出租涉及的利益or责任承担等。

最后表达一下理想自我安慰。

期待不尚贤民不争,没有明星偶像崇拜,没有爆红暴利暴力的世界。

1 个赞

你好!

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提议。不过具体要“具体”到哪一步,似乎范畴上会有界定的问题?

正如你所说:

有些人对某个事件会保持很高的关注度,有些人则不会。于是就某一具体事件,可能有些人会有回响,有些人则没有。比如说你所说的“譬如东方甄选的小作文事件”,我个人就对此并没有太多了解。这可能就会造成讨论上的一定局限。

那么什么样事件能够引起比较好的回响,从而使大家从具体的事件中能够聚焦于灵性的讨论呢?我认为或许以下两个方面是可以做到一定的普遍性的:

  • 1.事件足够大,以至于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于是每个人都能够带来自己的理解并反思。
  • 2.事件足够细微,以至于是每个人生活的某种映射(反映了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与体验都会遇到的普适性问题)。于是每个人都能够带来自己的理解并反思。

这样,或许也就能够做到你所说的:

单说小作文事件,我不了解其内部派系斗争的详情,但我非常不认同那个小编的做法,首先小作文对于董就是信手拈来的东西,后期为了效率给其配备团队。其次,无论如何,个人情绪也不应该在官方账号里发布。

不管背后是个人还是派系,都对应着黄色脉轮的极化。

去年董刚火的时候,我就感觉是一种标志,我们处在灵性觉醒的大浪潮中,今后各行各业会有越来越多这样的人出现。

1 个赞

小作文是否信手拈来,这是不确定的。文字工作并不那么容易。

其次,董享受了公众的喜爱,也必然要消受来自公众的攻击,这是公平的。

关于幕后工作,刚看到篇文章,哈利波特的替身终身颈部以下瘫痪。我不喜欢的是这个只有金字塔顶端享受最大阳光的机制,我希望他们享受最大的寒冷。

高处不胜寒,寒是责任的沉重,是不可控的他人之能量,水载舟,但也覆舟。

认识到自己不过也是随波逐流的小舟,归于平凡,而不得意忘形,这是走正道之人的喜悦与成就。

这次事件是董的大催化剂,也是其他人的小催化剂。

感觉到是敌意?机会?感受到失落还是遗憾,还是觉得人心叵测?董一定思绪复杂无比。

或许董承载了集体意识的期望,所以红了,人们喜欢【一个朴实善良有文化的草根获得成功】这样的戏码。

也有女科学家沉醉研究的世界乐不思蜀,上台领奖鞋底掉了,就像道德经,圣人成而不居,所以不去。不留恋得意于高位,所以灵性的高位没有降低(去)。

所以我欣赏【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样的质疑与不平,但进一步的是,王侯将相有什么了不起,大家平等,不要金字塔。

此外,ra与quo很强调内在工作的重要性,认为下三脉轮只要保持最低能量平衡即可,对于第三脉轮的群体来说,加入越大越长久的实质群体,平衡越复杂,就像许多为董不平的人,会产生防御捍卫,认为董的名声成功都是应得的,反向攻击失败者的正当不平。

名利权,继续混淆着有希望坚定走正面路线的人,对于董,或许这次就是一个让他做出坚定选择的考验。

1 个赞

我倒是好奇无人你关注的社会事件类型是什么。

我分析,我对责任与公平,似乎预设了敏感的机制,任何不公,都会让我激发平衡心理,下意识站在弱势一方。

譬如涉及最根本男女或本质是阴阳倒立的社会事件,最近的那个【5000元男朋友】事件。

我的观点如下:
男方物化女性,也在物化自己。

当前许多男性厌女,厌恶自己可能被冤枉,而感到无力的脆弱感。但这或许是平衡,男性集体意识普遍感受不到弱者的状态,或者并没有把失败等状态扩大同情其他不分性别的场景。

对于女性,或者女权,走独立而强大自己的路,但不能要求别人。

譬如穿衣自由论,我认为人要为自己选择负责,你选择穿暴露衣服上酒吧买醉,需要承担后果。

万一发生事情,我认为女性自己有责任,不是完全无辜的受害者,这责任具体大小因人因事而已。如素媛,灵魂似乎就选择了一条近似殉道的路。

所以5000元事件的女性当事人衣着图片出来后,被人怀疑钓鱼执法。

我期待人们超越外在表面美,男女平等的话题不再局限于穿衣暴露与否的争执。

电影永不妥协里,茱莉亚罗伯茨扮演的女主就偏好穿性感暴露的衣服,源于她的个性直接热情,火元素极重,土元素或许也不少。或许周围人越反对反感,她越要对着干。这也构成了她的坚韧性格底色。

而其他女性的反感也是正常的。

反感与坚持,都是双方在捍卫自己边界的表现。后期双方有了更多了解,似乎冲突也减少了。

剧中女性看到了茱莉亚的作为单身母亲的独立坚强,茱莉亚用自己的性格能量,选择了善良之路,为许多被有害物质伤害的普通人争取到了应得的赔偿。

茱莉亚也成长了,她发现自己以前的性感,用于吸引男人来依赖依靠,结果过得很糟,不如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才会获得长久稳定而平等的爱情。

或许以后她可以更自如地展现自己的特质,不必急于展现自己,可以更从容,性感的衣服,清凉舒适性挺好的,但也可以有其他的美,譬如白羊对宫天秤的优雅。

自由可以,但后果自负,不要要求外界现状如何完美,那是理想化的自我中心。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期望美丽性感,获得关注与认可,又承受不了可能的不尊重与冒犯,也正是内在缺乏力量的表现。

争论女性穿衣自由的年轻女性,或许正处于这样的成长期。

1 个赞

很开心看到在女权话题中,你以一种发展式的眼光看待这类事件!我无法评论更多(个人对女权话题并不太了解 :face_with_spiral_eyes:)。

我所关注的社会事件类型比较偏激,阶级斗争是我会感兴趣的话题。不过也好久都没有将注意力主要放到这个方面上了。

阶级斗争啊,这个话题很大,不知道你切入的点是什么,我切入的点总是与公平,成长,平衡、责任有关。

前面的东方小作文事件,我批判的是,人们依然推崇某种等级,认为某个等级理应获得更多,我不喜欢这个意识,虽然我也明白,当前人们的意识,还需要这样的机制和催化剂来学习。

我不喜欢的原因是,荣誉/责任这对伴生概念,人们总是看重荣誉面,比如金钱名利等光鲜,于是极大的失衡产生了,以至于卡住了,没有质的变化而成长。

我个人对董的态度,看上去是严厉和苛刻的,但只是一种期望而已。

总之,我反对任何等级阶级,不知道你说的斗争具体是什么,虽然我认为所有外在的斗争源于个人内心的矛盾和混淆,统合了一些矛盾,那么意识成长了,外在冲突或战争斗争也会减少。

我会偏向于分析外在斗争下的内在矛盾和冲突。

1 个赞

属世的切入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与所谓的唯物史观。此范畴还没有与一的法则整合在一起,因此暂且按下不表。

属灵的切入点,目前仍然处于学习、探寻的过程中,还没有一个确切的驻足点。
但是个人感觉,或许会与恐惧与控制有关。阶级,或者其它对人群的划分形式,在许多情况上,都是恐惧分离的幻象。通过许多种强加的恐惧将人群分离,同时将被分离的人群集中,于是好加以控制,从而显现出鲜明的等级制度。

例如说,鼓动者A对一个群体B宣称另一个群体C是罪恶的,群体C如何侵占了他们的阳光、土地与空气,将他们描绘为各种各样的恶魔、卑贱,从而对群体B施加恐惧,于是借由制造恐惧控制这一群体,使用这一群体B的力量,去执行鼓动者A的意志。与此同时造成的局面,就是在这一思想形态下,“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高贵更优秀”。这在历史上,乃至于现在的现实中,似乎是在反复上演的故事。

当然,讨论与负极相关内容时,无论何时都要以论坛准则第二条来审视。此外,若要进一步讨论负极恐惧与控制,还可以移步到这一话题贴中来讨论:


至于你所说的“外在斗争下的内在矛盾和冲突”,我认为也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有意思!

果然各人特质不同而焦点不同。

由于我个人日火合,虽然是水象元素,但月狮子月火的特性,导致我整体偏阳性,而从小比较个性(力量),小时候也经历过母亲被父亲家暴而以为母亲死掉的恐惧,这大概是我体验过的最强烈恐惧,我不喜欢看恐怖片,纤细的心灵受不住。小学第一次看鬼片,半年不敢晚上出门,在那之前则是无知无畏,一个人走夜路只觉得有趣不带怕的。

鉴于这些体验与个性,我更关注如何不去伤害和不让人恐惧,所以成长是我的关注焦点,自我修行,妥善使用力量等。

所以我才会关注社会事件的金字塔,希望金字塔阶层不要存在,希望人们拿回自己的注意焦点和力量,不要寄托外力和偶像崇拜,坚持自我负责,而不是他人负责,拜托受害者-作恶者-拯救者的循环。

我对恐惧的了解很少,曾经做过一个被鬼怪作弄恐吓追赶的噩梦,我在梦里听到自己说,为什么不鼓起勇气回头看,于是我停下,勇敢地看向怪物,然后鬼怪愣住了,当我向前一步,怪物反而吓得往回跑了。

恐惧应该和勇气/力量有关。此外关于失去这个和恐惧有关的议题,我从小独立,体验过一无所有的一些困难状况(一个月每天吃馒头),建立了一种绝境也可以生存的信心,所以我对失去也没有太大的恐惧。

隐约记得之前浏览帖子,看到无人你是群星海王,这种弥散而更容易接纳和接受信息的状态,类比婴儿的不排斥,但在当前这个社会,则会体验到脆弱与无力,从而伴生恐惧,也对这个领域更了解,在黑暗中如何产生爱凝聚力量。

我因为力量的较容易取得,所以只有有限的经验,这经验让我记得低谷,也记得同情弱者,因为我也曾弱小,也如蝼蚁,所以我要更加注意自己的力量不要滥用。

1 个赞

就这一话题贴的主题而言,有关社会金字塔的阶级结构,或许可以参考以下一法原文理解:

[11.28] 发问者: 这个将所有人类从黑暗中解放是否与一的法则相称? 或者它会带来任何真正的产物?
Ra: 我是Ra. 如此的解放带来的产物将创造两种经验.
首先, 人们经验到无须设法获取必要的薪水来[用你们的金钱]为能源付账.
其次, 人们有闲暇时间之后, 就有可能增进其自由度, 然后寻找自我——寻求一的法则之开端.

虽然这段讨论,是直接关于尼古拉·特斯拉的发明创造,但是不难看出,也具备相当程度的一般性社会意义。
我们可以看到,这似乎在表达两点(我以非Ra资料范畴的政治经济学与所谓唯物史观的观点来说明):

  • 1.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水平)与社会制度(政治分配制度等上层建筑)得到足够的发展,以至于全部的人们不需要为了糊口而发愁;
  •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得到极大程度的降低,以至于全部的人们有更多时间与精力去追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以至于寻找自我——寻求一的法则之开端)。

而要在人类社会中做到以上两点,则需要消灭阶级(也就是世俗意义上的解放)。因为只要阶级背后的权力秩序存在,那么必然就有一方(被奴役剥削者;被统治阶级)的劳动成果被另一方(奴役剥削者;统治阶级)所占有。该占有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来,是通过占据生产资料以掠夺劳动果实,从而大多数人们被迫打工糊口,并且没有时间与精力寻找自我。这是不平等(在唯物主义变貌下,或者说物质幻象下)的根源。

不过我尽量克制在这个论坛上过多地讨论非Ra资料与邦联哲学的思想形态,因此也就不作过多的进一步讨论了。因为需要尊重Ra资料与邦联哲学的“主权”。

无人你似乎受过系统的哲学教育,或者你系统学习过哲学相关,以至于你的语言表达非常严谨,表示非常佩服。

其次,我觉得联系当前的所有事物,包括其他学科,不同文化体系,去进行ra和quo等一法体系进行联合解读理解,恰是合一的尝试。如果排斥,就类似于闭门造车了。

第三,消灭阶级这个话题我也想过,曾经也是愤青,渴望快速改变世界。但是追溯历史就发现,阶级的本质,是意识的发展层次不同,选择了不同路径导致了社会现象。

平等的第四密度社会形成,是所有构成个体意识达到第四密度。过去的历史中,不少人致力于消灭阶级,但是阶级存在于意识中。再好的制度,再极端的做法,他人或外力,不能代替各人意识的成长。

所以我后来就更关注成长,教育等课题。

1 个赞

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哲学,只能说略知一点点皮毛。

将其它思想联系一法,也是我有所兴趣的事情。我主要感兴趣的方向是辩证法,不过还在寻求与整合中,需要进一步沉淀个人的思考,避免带来混淆。

至于提升意识的这个问题,若单侧重一点而漠视另一点,或许容易陷入鸡生蛋蛋生鸡的循环论证。
例如一个富士康工人,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好不容易有了休息时间,也很难去看提升灵性的严肃资料(也很难有机会)并沉思、实践,因为实在太累了,所以只好沉迷于各种廉价娱乐轻松的事物中来麻痹自己。

不能指责该工人如何“不思进取”,也不能评判这个工人就因为投生前自我的选择所以就“活该”这样(这样的评判并不含有理解、怜悯与爱)。
但可以看到他在社会中的存在情况,导致了他难以从生存的挣扎中取得属灵意义的自我觉察。从而不得不转过来诉求变革社会。

于是逻辑就成为了:
1.要变革社会,先提升意识;
2.要提升意识,先变革社会。
如此陷入循环论证。

个人的局限性看法是,或许可以以复合的视角看待此类情况。所有循环论证的情况都代表一种矛盾,而在看似对立分离的矛盾背后,一的法则就站在那里。因为一的法则可以解决所有矛盾,一切矛盾都成为了幻象。

至于成长、教育的课题,我认为是值得研究的。

首先认可特斯拉的服务他人的意识,他也是作为流浪者提升了地球整体,即使他没有发明任何技术造福社会,他的存在也是一种服务他人。

他的技术服务他人,也变革了社会。

或者说变革分为有形和无形吧,革命的命有人理解为无意识而导致身不由己的宿命感。

外在社会和内在意识不是那么绝对的二分。

不如说具体看提升和服务了什么,比如技术的进步,主要让身体解放,不用为生存劳碌到倒床就睡,降低生存的难度,增加空闲时间。

但人们似乎更多感到心累,闲暇用于寻求放松娱乐去疏解压力。仿佛意识没有力量去做功了,所以即时性的大脑爽感上瘾,奶头乐盛行。

总而言之,无论教育还是成长,还是具体的技术,都可以是变革?无法属灵意义自我觉察,不仅仅是因为外在限制,这个问题很复杂,甚至可以追溯到幼年期的探索欲被打压规训,而失去活力这一点上。

1 个赞

是的,我认为你看到这一点:

是很好的觉察。变革或许内外兼具复合的。

并且也可以在历史上看到现实社会结构变革与思想意识变革总是相辅相成的。
例如:

  • 先秦诸子百家与周王朝井田制的崩溃;
  •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和兴盛;
  • 社会主义、法西斯主义的流行与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的持续发生。

以及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灵性逐渐觉醒,也一定会反映到社会现实层面上的。区分意识变革在前或者社会现实变革在前或许是徒劳的,因为总是可以在历史上或者现实中找到反例。那么不妨将此双方整合,正如你所提到的那样。

1 个赞

小作文事件不是我会关心的类型
社会问题比如铁链女是我最关注的类型
小时候看三毛流浪记第一次感受到人间疾苦
后来老爸也会跟我分享他遇到的底层百姓在经受的苦难
还有当年韩寒微博上写的各种时事让我开始对这些事情关注

虽然我实际接触不到,而且如果不去看就可以看不到,但我选择了去看就会感受到他们的痛苦甚至愤怒,虽然帮不到太多

铁链女事件我也有关注,这一类苦难让人感觉近乎无力,或许就像站着说话不腰疼,认为她们灵魂之坚韧更甚于一般人。

盲山电影我至今不敢去看,那位被拐卖后成为当地老师的选择,让人感到复杂无比,她蒲草韧如丝而转化苦难到爱孩子,教育改变去下一代,又让人不得不佩服。

1 个赞

关注是改变的第一步
足够多人的关注才会有舆论
舆论有时候可以改变法律
也许在中国很难
韩国就曾经因为一部电影之后的舆论改变了法律
就是熔炉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