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修的意义

这个世界是问题的世界,不是答案的世界。第三层世界的人最需要的是爱和信心。爱是一切问题的答案,然而我们想要理性上领悟真理和觉悟的状态。这就是每个人不断在寻找的原因,心智是不会放过寻找答案的机会的,然而一个向外探索的人无法找到觉悟的大门。
也许困难和不舒服才是我们选择来到地球世界的原因,也许我们需要苦修来对抗我们的恐惧和欲望,去找到自律和勇气。
以下是佛陀苦修的经历:“悉达多在他的第二位老师——乌陀迦罗摩子大师的指导下,通过禅修,在十五日之内,他已证得“非想非非想”的三昧禅定。
悉达多在入定后体验到这个境界超越所有一般的意识境界。
但当他每次出定,依然发现没有把生死的问题解决。
无疑是个极安详的境界,但它并不是可以开启真相之门的钥匙。
乌陀迦罗摩子大师能教的最高的层次,因为他就停止在了这层。
虽然悉达多跟随当地这两位最出名的禅师学习有成,但解脱生死的问题仍在他的心里燃得炽热。
他相信自己再不能从任何一位大师圣贤那里学得更多了。
因此,他知道从现在开始,要靠自己达到彻悟。
拜别老师,悉达多向西方而行,一路跋山涉水,终于来到离优楼频螺半天路程的弹多落迦山。
山峰里面隐藏着无数的洞穴,悬崖上的巨石有贫苦村民的房子那般大。
悉达多决定在这里留下来,直至证得解脱之道。
他找了一个洞穴以作长时间的禅坐。他静坐之时,会把过去将近五年时间的修习重作检讨。
他记得自己曾劝苦行者别再自虐体肤,告诉他们不要在这个已经苦难的世界里再添痛苦。
但当他现在重估他们的修行途径时,他却这样想:“又软又湿的柴木是没法生火的。身体也如是。
如果肉体之欲不能受控,要心中达至开悟就困难了。我应该修苦行以得到解脱。”
就这样,乔达摩沙门便开始了一段极度苦修的生涯。
他会在黑夜里进人森林最恐怖的荒野地带,度过一夜。
就是身心都慌张恐惧,他仍动也不动地坐着。
当有鹿儿走近,使树叶蠕动而作声,他的恐惧心会告诉他是妖魔来索命。
但他却一点也不为所动。
当孔雀不小心踏断树枝,他的惊怕心又会告诉他是蟒蛇从树上爬下,但他仍会稳坐不移。
只是,心中的恐惧每次都让他感觉像是被赤蚁刺了一般。
他极力去降伏外来的恐惧。
他深信一旦身体不再成为恐惧的奴隶,他的心便可以摆脱痛苦的枷锁。
他有时坐着,会把牙齿咬紧,舌头紧贴上腭,用他的意志去克服所有的恐惧惊慌。
就是他全身都被冷汗湿透,他都会欲动而不动。
又有些时候,他会停止呼吸一段时间,直至耳里如雷轰火烧,头也像被利斧切成两半似的。
他有时会觉得被钢箍把头紧锁,又或身体被猛火烤烧。
经过这种种的怪异锻炼,他得以加强他的勇气和自律。
他的身体更能承受难以形容的痛苦,而同时心中却能保持平静。”
现在想想以前正是那些看似痛苦的经历对我的锻炼最大,也许我还能主动找到一些苦修锻炼的方法,可能是断食,可能是长跑,可能是面对黑夜的未知,也有可能是一些自己不敢做的事。
大家对苦修有什么看法吗?欢迎讨论。

1 个赞

我觉得我可能不会选择特意去苦修。因为我认为身体是需要善待的。苦修很多时候是重在身体发肤,而我觉得能让自己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苦痛,而应包括心灵的磨练。就算不去做苦行者,在世间日常中,遇到的辛苦磨难也不比山林中少,甚至更多,所以,善待身体,这样子能更好的迎接心灵、身体、头脑等多层面的洗涤。

另外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悉达多最后在菩提树下开悟时,也意识到要善待世间一切,自然也包括善待这个无私为自己服务的身体,所以他最后也结束了苦修。

3 个赞

在这方面,我想到一些。关于痛苦与受苦的不同。第三密度,无论如何,有很多痛苦和受苦。有一种痛苦,仅仅是痛苦,像纯粹的身体病痛,物理伤痛,仅仅是痛苦;当心智有了判断倾向后,从这个痛苦会衍生出来受苦,也就是人类绝大多数情况感受到的人生的艰难困苦。这个区分可能是必要的。

从一路走过来来说,都会经历受苦和不适。这是第三密度的催化剂的特征,是由对现状的抵抗产生出来。

最近刚翻译的一个资料正好谈到受苦。

“受苦是必要的吗?它并没有作为必要的组成部分被写入剧情。但当你遭受痛苦时,它会引起你的注意。你开始探索受苦以及造成受苦的原因。

当你最终明白,造成内心受苦的根本原因是分离感——我与他们的分离感——然后开始将万物纳入心之内时,心就成长了。心找到了包容万物的能力,受苦也就不复存在了。”

无论选择苦修与否,都肯定会有受苦的过程。至于寻求过程中的苦修,我认为这是个个体选择,最终通过这种方式,目的地是一样的,有一天会转向抵达内在的喜悦。

佛陀当时的寻求过程,最后,也通过之前的修炼,积累了很多经验。说到过,“苦行非道”、说到过“知非即舍”,当然还有很多核心教义。每个寻求阶段,也不一样,或许当学到的时候,许多事物就会脱落。

我的观点是如果可以,重点放在修行的目的,为了什么的探索上,至于方式,苦修不是目的。

爱、合一、喜悦是核心,在通往这个过程中,会有受苦,然而也可以通过逐渐增加的领悟来减少它,可以更轻松的穿越密度。

另外,在寻求的过程中,刻意逃避自己的责任,也并不一定可取;寻求喜悦,或许可能会被误解为追求表面的快乐,这跟内在的喜悦还是不同的。

2 个赞

难道觉悟不比身体更重要吗? 喜马拉雅山雪地里入定的苦行僧,基本上不穿衣服的。他们的选择是智慧的选择还是愚蠢的选择呢?那些跑超级马拉松的长跑爱好者,跑100公里,150公里,这些人是的选择是愚蠢的吗?还有很多佛教苦行僧,到出旅行,徒步走遍天下,这些人的选择难道就不是智慧的吗?
苦修在灵修领悟算比较常见的吧,也许那些挑战性的苦修是比较好用的锻炼方法呢?

确实,苦修不是受苦,自我折磨是没必要的,但是苦修某种程度上是在挑战自己的极限,虽然会有一些危险,但是一个人主动选择苦修不是那种人人都不想经历的难受和病痛吧。

这里不否认苦修是一种通达灵性的方法。这是个体的选择,如果说我个人不会选择这条路,不代表我认为这种做法是错误甚至愚蠢的 :blush:
一些苦行僧是通过长时间的修行,心和身体共同的修行,能够做到在雪山入定不损害身体,但是大多数人在没修到那个地步的情况下,贸然尝试可能会带来身体损伤。
选择没有所谓一定对和一定错,要看每个个体的情况。
无论选择什么,关键的是发心,而不是形式。关爱身体,不代表不追求觉悟,这两个没有冲突。

现在的我感到非常枯燥又找不到自我突破的方向,我也是一时兴起,突然想到自己的生活是不是再创造点挑战来刺激自己呢,毕竟人生太舒适了我们很难去反思自己。你觉得人生的课程都是注定活着来这一世之前安排好的吗?或者你觉得最终绝不觉悟都不重要?

嗯,在寻求方式上,有许多方式,还有专门通过体验喜乐来寻求的,所以当作一个有人实践的路径,看个人的判断和需要来选择,可能更合适。

说实话我自己也不知道,之前好像是mooji吧,有个人苦修后开悟的经历激励了我。好像很多大师都是苦修后开悟的。也许苦修是非常好的自我锻炼方法。

可能性的原因和选择有很多。我以前有时候也会感觉到这样,似乎百无聊赖,或许有许多内在的东西没有平衡好,或许自己不够耐心,或许存在许多无形的恐惧,没有给自己一个坚定的方向,感觉这个时候,确实有许多可以深思的地方。

我个人认为,人生重大的事情是有安排的,尤其跟修行有关的事件,基本是紧锣密鼓地安排好了的。但是日常一些小事很多事随着个体的临时业力生成。
至于觉悟与否,结果不重要。
因为当我们过于关注于觉悟这个结果时,很可能忽略本可以发展出的更多可能,也会忽略一些本来的机会。
因为,当我们预期某一种结果,以某种一定的方式呈现给自己时,等于排除掉了很多其他可能,很多我们想都没想过的可能。
所以,我个人的经验是,不要聚焦于结果,不要因为没见到期待的情况而焦虑。
关注当下,做好当下的每一刻,每一刻都存在爱的表达。
路有时窄,有时宽,不要在意宽窄,因为我们的路就是爱,当我们放下二元的思想时,一切都是我们的路,一切都能点醒我们,给我们带来觉悟的机会。

2 个赞

这不一定是通常理解的“苦修”的结果,大多时候取得精进,必然是集中相当大的注意力,在内在里做很多工作,在常人看来是“苦修”,这可能只能相对来说。

通常的都是要仔细地一丝不苟净化和平衡能量中心,无论以什么方式。爱,智慧的平衡,超越自我,等等。虽然说法不同,但每一个部分都绕不过。

2 个赞

就怕错过毕业的机会,这一生接触灵性到有一个方向已经很不容易了。有太多的体验才找到爱的世界。现在总感觉开悟和毕业是一种责任,内心总是有一种冲动去做点什么,有点迷茫。

1 个赞

:blush:放心,不会错过。怎么可能错过。
除了一体,没有其他。一切都是一体,你还能到哪里去呢?
所谓的毕业,也不是在第三密度能知道的。但是只要我们不断在每一个瞬间,每一个大大小小的选择中,不断展示爱,不断成为爱,当我们成为爱本身时,你觉得,你还担心毕业不毕业吗?
当我们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内心和意识,也不断在生活中提升自己的智慧,慢慢就发现,除了回归一体,我们无处可去。
不要被毕业这么严肃的词吓到
blush

就算到了第四密度,就叫“毕业”了吗?就算到了第六密度,也还是在成长的阶段,任何时候,我们都在成长。因为一体本身就在不断成长。所以,不要担心。保持住积极正向的选择。生活快乐有何不好?快乐不代表灵性的堕落。开心地去创造,去成为最好的自己。

2 个赞

主要是我感觉我到了瓶颈了。没有自我突破,我在生活和工作中大部分时候能做到内心的平静和爱,平时也有锻炼,冥想,瑜伽,灵性书也看了一个又一个,爱的服务也在做,但始终没有链接高我,没有找到内心的答案,更不用谈身体层面的变化。

很多时候,可能会想到“开悟”、“觉醒”,或者“毕业”,我感觉,有时候换个角度,考虑一下,开悟或者毕业了之后要做什么,更为有用,这样能更加深刻的理解什么是开悟,什么是觉醒。其实,我不太用开悟这个词,这个似乎像是个有个终点性的唯一衡量修行的最终标准,我感觉这会带来一些误解。

对我来说彻底的觉悟,是身体和心灵背面的回归一元性。也许极乐三摩地,万物一体的合一体验才是最终的觉悟吧。

是的,不断成为爱,成为合一,这是我们的基本工作。以后到下一层世界了还是有自己的课程的,毕业也不需要太在意。

是的,作为一个开放的能量场,不断地打开自己,看看哪些还有自己不敢面对的,哪些还有隐藏的恐惧,这是通往爱之造物者的途径,把这看作一个逐渐靠近完全与造物者兼容的过程,放下其他机械的衡量标准,也许更能接近原本的初衷。

1 个赞

是的。不要总是告诉自己“我要这样”“我要那样”,那些都是形式,所有这些形式都是我们感官和头脑在“演戏”。把“我要”改成“我是”试试看。
你已经就是,活出你是的样子,也就是爱的样子。 :heartbeat: :heartbeat:
另外,保持信念的一个体现就是:对眼前的一切都完全的赞赏、感恩,无论“好坏”,相信一切是为你定做的最好的道路。当我们不去疑虑过去,也不去担忧未来,只是专注于当下,我们的心就会静下来,心就会“空”出一块地方,灵性之花会慢慢打开。

3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