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在寻求过程中遇到不同资料中不同观点如何处理?

也不排除,发问者经常要求得太多,出于一些原因,通常就不回答一些问题了。只是措辞一下子可能会升起不舒服。就像其他人拒绝我们一样,多数情况下本能地感觉不舒服。以前我对calar有时候也感觉不是完全接受,慢慢看很多L/L的故事,才真正感觉到三人小组中calar是那个爱的能量担当。所以,真的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不得不承认,我们都有独特的人性或者人格的一面。

3 个赞

嗯,很多时候也许是他人无意,但是自己却会升起不舒服的感觉,这也跟自己的一些创伤性经历有关

2 个赞

是的,即便流浪者,只要投生过几次,估计没有没有创伤的。无意识架构不完全受显意识控制,都需要花费过程去平衡。

3 个赞

是的,我也认为跨密度的生命经验差异是很大的,第一、第二密度,我们都清楚与第三密度的差异,第四密度,Ra说与第三密度的生活经验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单纯从第三密度 “开悟” 就返回源头,这个可能性几乎为零。

2 个赞

如果是按部就班从第一、第二、第三密度这样子一点点扩展,是无法一下子从第三密度开悟状态一下子到达源头,但是如果是流浪者,就可能经过第三密度的罩纱磨练,回到原来的密度,或者更高。其实,我觉得按部就班的意识体也不想因为跨越而丢掉中间那些宝贵的经验,毕竟无论哪个密度,都是同等珍贵的。

2 个赞

是的,穿越密度也有个对生命经验的扩展。

1 个赞

我觉得这个开悟就是从第三密度的梦中醒来而已

2 个赞

这个问题也可以转化为: 你认为灵性资料的模式是什么? 确定了模式, 也就确定了如何做.
我列举一下我知道的选项:

  1. 灵性资料按照与真理的接近程度有一个顺序,比如a>b>c…,在一法论坛应该大部分人觉得a就是一法,在可能的其它群体应该就是对应的灵性资料.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会认为只看了c的人只有看了a或者b才是离真理更进了一步,或者说更有灵性.
  2. 不同的灵性资料只是不同的层次与角度,类似于从不同的角度与高度观察一座山.
  3. 不同的灵性资料是不同的层次与角度,还有假的.

我个人会选2或3.
当然了我的昵称也是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即: 想要建立一个关于灵性的网站,功能类似于百科(Wiki)与问答(Quora)

3 个赞

选择适合自己的,以便不让那些成为自己的绊脚石

1 个赞

:smile:

其实我对于quo的一些回答也很不以为然,甚至偶尔会出现某种完全不想看的情况。(比如有一个询问为什么设置只能女性生育。结果quo的回答是吹嘘了一番关于生产生育的无私与伟大,OMG,真的有一种恶心感。我这种心理排斥感,源于我讨厌那种罔顾人的自我发展,然后让别人无私奉献的的行为(像是以四密度毕业水平要求三密度起步),这行为是极度负面与自私的。)

【这其实也源于我的心智中接受了一种,现实的生育是残酷的,譬如子宫战争这本书提到的胎儿争夺营养,以及受精卵其实是异物侵入子宫内膜。还有一种蜘蛛,母蜘蛛最后是被孩子吸食殆尽的。因此我当时极端心智对立排斥下,觉得quo的回答挺没水平。现在来看,反过来也说明quo他们或许也并非遥不可及高高在上如神明,也是有局限的,即使知道很多,尤其是在三密度内进行表达】

前面的回答,只是对比quo开头总是尊重表示,没有共鸣就不用管,他们说的不是真理。但ra的一些回答则是很硬地表示否定,且还没有解释,直接说没有意义。譬如我的例子中,关于铁元素,我会认为并不是随机,因为在当前环境下,核聚变与核裂变的界限,就在于铁元素的稳定。

1 个赞

很多时候,看这些资料,我个人感觉是跟自己当时状态是有关的,好几年来,我也感觉有时候不想去看Ra资料,或者Q’uo,或者其他资料,但是状态好的时候,就看的很起劲,也特别有信心,哈哈,所以能理解你的心情。不管怎么样,跟着自己共鸣就好了。喜欢看哪些,就看,不喜欢,就做点喜欢的,看点喜欢的就好。 :smile_cat: :joy:

3 个赞

你的回答给我一种【真同情】感,因为有同样的情绪,所以感同而共情,确实会有一种被理解而状态很好的感觉。

所以你说的状态好时的阅读,或许是那些资料的表达恰好理解了读者。也可能是读者当时的状态没有太低迷。

1 个赞

:blush:
人的预设认知对新信息的理解有很大的影响。
比如,同样是讲女性生育这段话,对于享受这个特殊经历的女性来说,确实是非常神圣,渴求的。
阅读信息时不要全盘接受,但尽量也排除自己的成见,这样能更好的吸收自己需要的营养 :heartbeat:

5 个赞

毕竟每个人有许多状态,这是真实的。当回到一个相对有爱的位置上,高度觉察对这些能量感受的来来去去,有时候会有这样的感觉。或许是自己曾经感知错了,或许真的那些资料是那样的,受个人主观的影响,的确有时候并不是那么好判断。

心智不知不觉在时刻生成各种各样的判断。有时候我会发现,当我持续选择使用Ra或者Q’uo,或者亚伦的资料进行学习,不知不觉也会沿着这些资料的偏好成长。其他资料学习者,也会明显感受他们也伴随着带有那些资料的偏好。 :smile:

3 个赞

我也发现会对其他资料有不同的态度。我现在也在觉察自己练习在对面对其他资料时,希望能保持在一个客观的位置上。无论如何,由于各种原因,邦联资讯与其他资料也是被严格分开来的。

1 个赞

我其实更好奇,不同人的感受为何会不同。

不过我比较讨厌一种,幸福的人有一种居高临下的轻浮无知(最形象的例子是,以红楼梦举例,宝玉有着爱自己的父母与祖母,然后对逐渐发展自我远离原生家庭的迎春说,你太没爱了,我就很有爱,你要向我爱自己的父母一样,孝顺和爱邢夫人与贾赦)。就像今年的电影【可怜的东西】的导演。ra说的不做功课而生活平静喜乐而不能毕业的人,就是这种人吧。

此外对于无私,我接受两种情况,一是出于爱而无私,先有爱才无私。二是自己过程中本快乐而无条件无所求,呈现在外的就是他人感觉的无私。

但人们经常提出希望别人无私的要求,道德绑架,却不先培养感情或让人培养兴趣。这才是我所厌恶的,我会认为这是负面实体的做法。

因此一些三密度的表达沟通的问题,要么别人希望明确的结论时,祂谈无关紧要的细节。别人希望细化结论具体情况时,祂却牛头不对马嘴地,只简单武断给出绝对化的情况。总之三密度的沟通太容易混淆了,单位时间内,人们只能表达其中一部分最明确或最尖锐的部分,然后容易被误解,那就是全部和绝对化的偏见。

1 个赞

我和你不同的是,我可能会故意不去看那些资料,反而呆在那种对立偏激的状态,然后感受,联系其他类似经历,别人对自己或自己对别人,然后回想抽象简单的理论,将理论与细化的经验联系起来。

回头再去重读曾经读过的资料,对其中的【理】解开的更多,且更能感受零散的信息之间的一体联系,而不是智力层面的理解。

这样做的另一个理由是,可以更理解不同人不同状态下的心境。否则沉浸在浅薄的美好状态下,可能会对未知领域 呈现出一种灵性的傲慢与无知。

1 个赞

确实,语言是效率很低的沟通工具。面对面尚且无法完全“心知肚明”,何况隔着时空的交流。
所以,越发需要敞开心怀,因为知道彼此两人都比语言能传达的要丰富得多。 :heartbeat: :heartbeat:

1 个赞

接触了大量的人群之后,就能够发现,每个人真的是独特的。真正的理解和沟通在第三密度都是罕见的。大多情况下,良好的沟通需要心智的相似性做支撑,以及心轮和喉轮的发展,因素可能会很多。

每个人的不同经验,直接决定了无意识的能量感受。

比如你举的三个例子。

第一个,Ra的回答,在我看来,你只看到了一面,并没有综合整个情况,Ra并非来解释科学或者其他东西,主要是指出Don所询问的路线,没有多少形而上的意义,这是很中性的,并且也回答了Don的询问,并没有不回答和不解释。这种情形,个人认为是个人的误解。

Q’uo的例子,他们回答问题通常必然有一种聚焦,不可能随着发问来改变自己回答的原则。Q’uo属于邦联,外星来源,不像内在层面的指导灵类型,有很多东西说了就是越界。反而我感觉是Q’uo具有极大的耐心,绕很多圈来阐释一个有意义的主题。

还有一个,你谈到女性生育的问题,显然,对于经验过幸福美满家庭,期待生育一个爱的孩子,这是多么神圣的事情;对于一个经验糟糕家暴婚姻的家庭,怀孕抑郁又各种生病经验,出生后小孩又整天哭闹的同时,继续伴随夫妻整日争战,这样的情形,产生的经验和无意识态度肯定是不同的。

那么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感受差异。这反而是需要考量的。

这是你举的三个例子。我也表明了我个人的看法。这并非谁对谁错的问题,感受都是真实的,但确实是相异的,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自我观察,能够给出很多线索,来觉察无意识部分的倾向是如何影响自我感受的。

3 个赞

补充一点,对于沟通的双方,大多情况下,彼此都可能拥有一个练习不评判的功课。因为,如果没有评判的情境,也就无法去觉察并练习了。

2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