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者:请首先爱你自己

今天特别想把这段话送给地球上的流浪者:

“你们最大的灵性挑战就是照顾好体内这个受伤的区域。通过冥想来超越物质实相,或是连结到难以捉摸的宇宙层面,不是你们此刻的主要目标。你们的目标是把自己最温柔的理解和最友善的支持给予内在的受伤小孩,恢复它的美丽和顽皮。珍视并尊敬你们那人性的一面与孩子气的部分吧,这就是你们神圣的慈悲与开悟之路。”

7 个赞

可以提供出处吗?
我在这里没搜到: 传讯搜索 (lawofone.top)

2 个赞

或许这段文字的精神,与下面材料有关。

【1993-09-05】

我是Oxal。在无限造物者的爱与光中致意。你们可能注意到,这个实体对于我们的信号强度接收起来有些困难;然而,名为(某某)的实体觉得它非常舒适,这是我们来到这里的原因。我们想望完结这场集会并鼓励每个人都能毫无保留地发现自己的价值,因为无限之爱只能通过一个足够舒适地对那爱开启通道的人而闪耀。被忧虑所牵绊的心,很难对那种恒久存在的爱敞开。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内在自我描绘为一个需要拥抱的小孩,这会帮助每个人变得能够去爱一切万有。那些在成功爱上自己之前就尝试去做服务工作的人,发现他们很难触及那股无限之流,反而燃尽了自己、变得灵性枯竭。你们每一位都被爱着,你们的确真实地居住在那爱之中。找到那个中心才是请求的重点,并且如果可能的话,每天都请求才好。我们现在转移到名为(某某)的器皿。我们是Oxal群体。

(?传讯)

我是Oxal。我们谈到的爱——对内在小孩的爱——那是一种靠近造物者之心的爱。如同你们会对任何其他人抱有悲悯一样地对待这个内在小孩吧。我们现在离开这个器皿,我们会转移返回到名为(某某)的器皿。我是Oxal。

(Jim 传讯)

我再次与这个器皿同在。我是Oxal。当你开始习惯去关照你的自我、那个内在小孩时,每一位都可能——仿佛第一次那般——开始觉察到那个普遍的、作为你们共同真相的内在小孩,因为那个载着你四处移动、想着属世的思维并在这幻象中运转的东西,并非自我的尽头。的确,你可以将自己考虑为拥有两种生命形态:一种是第二密度的动物,它忠实地服务并承载意识,为自我而思考和做出决定;另一种是无局限与无限的大我,也即你所是的、也是所有其他人所是的意识——它加入了前一种生命形态。

(宇宙)有一个意识。不过,由于自由意志,那个意识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在你里内表达。正如那个小孩被关照到,那种对意识真正所是的觉察,也被关照到了。它生于每个人的内在。那个灵性自我必须被养育和关照,因为它很年轻。你们每个人,在某种意义上,都是老灵魂。另一方面,在每个人要面对的第三密度课程的意义上,每个人都是新的、且未经考验的灵魂,刚开始觉察自我,刚开始觉察存在的真实本质,并且非常饥渴地想要更多。不过,这是一个脆弱的孩子,而它生活在有时不友好的氛围中。因此,钟爱那个内在的身份,并且知晓那些单凭信心就能让人有所了解的事物吧。一切皆好。一切都将是好的,而且命运将会把你所需的残酷又甜蜜的课程带给你,好让你成长。转向太阳——它即是爱——辉煌地绽放吧!

在我们也要离开这个器皿之际,祝福每一个人。我们把你们留在爱与光中,留在对彼此和意识本身的照料中。我的朋友们,你们不是孤单的。Adonai,Adonai。我们是Oxal群体。

1993/09/05 简单的生活 – 一的法则中文网

至于贴主所表达的文字,我也不清楚直接来源于哪里。

此外,或许爱自己内在小孩的意义,在于穿透这个自己的小我,去爱那个(作为内在小孩的)人类无差别的灵,因为,这是人类的“共同真相”。此时,爱自己,就能够感受到爱其他人,感受到自己悲伤,就能看到他人的悲伤。反过来同样。

总而言之,爱自我的时候,超越自我。以人类无差别的灵的意义,去触及其它自我。

1 个赞

找到了.
<<约书亚的传导>>之<男性和女性能量>

1 个赞

对,我是从有关约书亚系列的笔记中看到这段话的

1 个赞

在困顿的局面下,一法邮件推送了我你的文字. 有很大的安慰.
这也是我一直问自己的,我当下的状态需要怎么做?
似乎一切都已有安排. 在某些时刻 遇到某一些人 一些文字. 都是提示.
感恩.

4 个赞

很好,打动我了,的确应该先爱这个地球之灵。看的我想流泪,但我很坚强,我不会流泪。

1 个赞

我之所以是自由的,并不在于我能克服自己的无力,而在于我能和自己的无能和平相处,与它拥抱。

感恩、共勉!

3 个赞

佛陀《慈悲经》—

“你可能寻遍十方世界, 还找不到一个比你自己更值得以慈爱相待的人 。”

看这话就不像佛会说的
佛家没有慈悲经只有大悲咒

佛说众生平等怎么会说自己才更值得慈爱对待呢……

当然鼓励大家爱自己是好的,但这句话里有了“比较”把自己放在其他人之前,我觉得这不是好事

1 个赞

下面说的内容与你说的字面上有一定矛盾,但深层次看或另一个视角看也许不冲突不矛盾。所以这个帖子没有争论哪个说法个对哪个错的意思,只是在提供一个不一样的视角作为参考。

佛经里的一个故事,关于有没有自己更爱的人

经典里有一个故事,巴谢那地王和他的皇后玛莉卡在卧室里,他温柔地转向她,说: “你有没有比自己更爱的人?”当然,他希望她说: “是的,陛下,你就是。” 若这是一部好莱坞电影,你就知道后面的情节,但这不是好莱坞电影,而是巴利经典,同时玛莉卡皇后不是傻瓜,她说: “没有。”然后她回问他,说: “你呢?有没有比你自己更爱的人? ”国王不得不承认,没有,没有比爱他自己更爱的人。

于是他离开宫殿,去见佛陀,向佛陀汇报他们的谈话。佛陀的回应很有意思,他说: “是的,她是对的。游遍你的意识世界,你找不到比你自己更爱的人。其他人也是如此,他们爱自己就像你爱自己一样强烈。”他的结论一样有意思,他说,如果你对此进行反思,你就不会再想伤害别人了。

这可以有两种解读:一是对与自己有相同处境的人的同情: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自己幸福的热爱与渴望。二是从更实际的角度看,你想,如果你的幸福取决于别人的痛苦,那将不会是长期的幸福。他们会尽一切办法结束这种幸福。因此,当认真自己的幸福问题时,也要考虑他人的幸福。这就是同情的基础。

— 《The Noble Search for Happiness》 Ṭhānissaro Bhikkhu

避免产生上述内容是主观臆断的嫌疑,这里附上经典原文链接:

英文:Mallikā Mallikā Sutta (SN 3:8)
中文: 茉莉經

2 个赞

你给我看的这个故事与我说的正好一致啊

这个故事是什么意思?就是佛说的这句:
「以心遊歷一切方位後,從未證得任何比自己更可愛的,
像這樣,這個個其他的自己是可愛的,因此,愛自己者不應該害他人。」

为什么爱自己?因为自己曾是所有的别人,就是以心游历一切方位。正因为自己曾是所有的别人才应该知道爱人要如爱己所以不能伤害别人。不是说爱自己应该比爱别人更多

1 个赞

《慈经》是出自南传佛教《小部》第5部中的经集,原文及翻译可以参照慈经 (《经集1.8》)_原始佛法-林居禅园

根据这篇文章中所见,原始佛法中的「慈」不是后世佛教所说的「布施任何种的快乐给众生」,也不是期盼众生的快乐须仰赖他人的救度和布施。原始佛法中的「慈」是希望包括自己的众生都能在自心中、依靠自力开发本自具足的喜悦。修行者应以身命照护自己的慈心,而不是以身命照护所有众生。原始佛法从不教导修行人去作一切众生的保姆,而是教导我们各自为自身的快乐和平安负责、为自心远离恶法负责。

我的理解是,你寻遍十方世界找不到比你更值得慈悲以待的人,此处“更”这个字并不是比较之意,自己更重要之意,而是指修行者如发愿十方世界平安喜悦,发力、着眼点还应回归于自身的修持,照顾好自己,接纳自己,从而焕起自性中本具足的慈爱之心,随后便能自然而然善待他人,视他人为自己,众生以慈爱以待自身,一切世界自然平安喜悦。

今天的人们,往往关注于外在的需要、他人的评判,在遇到自身或他人的苦难困境之时,寻找急于寻找从外面解决问题的方法,害怕暴露自身的无能、责怪自己的脆弱,幻想有他方神明拯救自己,或者自己充当解决问题之人去评判、干涉他人的自由意志,等等。也许这并不是出路,何不超越头脑的分辨与自我评判,放下去做什么事情解决问题的心态,只是单纯的和自身的伤痛、缺陷或难题呆在一起,抚摸自己,怜惜那个弱小的自己,听听这个受伤的自己想告诉我什么,就像母亲怜爱孩子一般,你会领悟到在这些黑暗、苦痛后面,其实是造物者那无限无处不在的爱。

2 个赞

我看了你给的链接也并没有看到上面那句….

你可以说那句里的更没有比较的意思
但任何人看到更都会有比较的意思,佛经向来严谨……

不过我也不想争论了,你怎样想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