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几个帖子所激发的,诸如正负,合一分离、催化剂的发散,但相互关联的想法

关于 同 与 异 的一些发散而殊途同归的头脑风暴式想法

基于看到隔壁无人知晓与Thanks两位就同性恋的一些探讨,我之前内心也一直萦绕着关于ra论述的同性恋的一些观点,比如损伤个体的极性,我是存在困惑的。以及灵光场如何被扰乱等,我也是感兴趣的。但如果发在那个帖子中,可能过于衍生而导致焦点不清晰,反复思考之后,决定开一个新帖子。

借助隔壁的帖子,我突然联系整合起许多曾经困惑的点,我想起昨晚的一个梦,我梦见我将自己的房子(房子寓意自我结构)的窗户,从原来的向内缩的铁框架支撑,改成了全落地式的大窗,可能也寓意着我看待世界的视角有所拓宽吧。于是我很高兴地不自觉哼起轻快的曲调(白娘子的渡情5612323这个)

因为是看似不相干的观点,所以我先分开在不同的帖子阐述,而不是放在一个贴子里整合,那样太累赘而不易让人理解。

先大概说一下有哪些发散的概念

同与异等诸多使用这两个字的词汇

二 sexuality与polarity 极与性

serviceother self等的新理解,与存在的关联

上瘾与偏好,一种不极端的,大流下的逆反的机制,是否和三类守护者(女性或阴性的,男性或阳性的,以及一个中性平衡的)那位中性平衡的能量在发挥提醒作用

五 其他待补充

1 个赞

关于同与异,我历来不太喜欢同性相斥与异性相吸这个词的使用,因为事实上存在许多相反的结论,譬如差异太大,人们会排斥,人们会因为熟悉与同好而亲近。

事实上物理上或人际间的磁性相吸或相斥中,其实是一种方向上的空间不足的竞争。

志同道合的人,可以调整方向,集中寻求社会意识复合体或大同或乌托邦社会。也就如同小磁铁可以汇集成大磁铁。此时同性并不相斥,而是集体地去往与当下现在不同,但又吸引我们的未来。

某方面来说, 在时间上,可能会表现为某种保守与旧/不变。异则相反。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种倾向。而这种同与异,也许也是阴阳或男性女性两个原则的体现之一。

(这一段里面的性欲,英文是desire吧,或sex desire?)

暴论式地说,以quo说过的更高密度的关系,是以相似性作为开端,而寻求互补学习作为尾端(稍后编辑引用原文),我们同时是某种同性恋者,也是某种异性恋者,而不是局限于肉体性别的同与异。

在接近四密度的过程中,人与人的吸引,基于个体越来越平衡的极性的配比,而趋向于不局限于肉体性别。

想到一个例子,现实中的重男轻女,有一个新闻,一位渴望生儿子的男性,出轨第三者。这是否也是某种形而上的同性恋的体现呢?

此外,关于更高密度,可能不会出现如第三密度这样化学体的肉体性别的差异,而是如quo说的,看到其他自我为某种真理的存在,而感受到吸引力,这种真理,大概就是某种polarity的组合与平衡吧。

2 个赞

ra在关于知晓自我的某段论述中提到过,类似极性的世界是复杂而美丽的,也是精细的。我想理论或抽象上,polarity,就像一类不可能纯净单体存在,体现在我们个体身上,对应或有关联的polarity是以一定比例或某种关系相互存在,呈现为个性化的distortion,而这些polarity的混合,就是sexuality。在肉体复合体上呈现为一种共同的集中的趋向,而肉体性别则是空间/时间下的最显著的两种差异呈现。

而心智上的极性则是更复杂而精微的,相对而言,可能某种不平衡性(不同下的吸引也不那么强烈)也更低一些。

每个人的配置可能不一样,比如有些人容易被性唤起的部分,体现在身体层面,那么就容易看到裸体而激动。但另一些人则是看到心智上的吸引力。

所以定义一个人是同性恋或异性恋,决不能仅仅以身体吸引力唤起来作为单一的标准,或者说不要以这个标准定死了。

三 关于serve

serve这个动词,我更愿意理解为,意识移动或处于某个处境或位置(包括空间/时间 及时间/空间)。所以会有诸如上菜或发球,以及服刑,或扮演某种角色的这些具体意义。

而other与self,则是有当下意识的构成(sefl)与新的角度或变化的意识构成(other)。

于是ra提到过的,有些个体以自身存在而服务他人,以及前期工作更多是整合自我,做内在自我工作等,结合起来,就是我们不断认识知晓自我的各种polarity混合下的sexuality,借助他人作为镜子,整合与扩展自我,体认与发现自我存在的价值,于是在空间/时间层面,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具体的他人,而确实地服务他人。

在此处,可以考虑音乐或艺术。

在重复(同)中变化(异),在变化(异)中重复(同)的东西,或许可以称之为音乐或韵律。

若没有重复,只有变化,难以被智能识别为音乐,或许可以想象一下灌开水瓶的声音;
相反地,若没有变化,只有重复,亦无法被识别为音乐,或许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单音保持恒常不变的状态。

同/异的反复流转变化,所发生的是现象,或者说幻象,它所反映的是背后存在的真实,或者说本质。

太阳是个圆球,每天东升西落,这是太阳的现象,却不是太阳的存在它自身。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现象,知晓太阳存在
如果太阳永远悬空,不存在任何变化,我们对太阳的感觉,会发生变化;
如果太阳只是在天空中随机运动,或者一会儿是圆形,一会儿是方形,没有任何规律可言,我们对太阳的感觉,会发生另一种变化。

正是太阳如此有规律的反复再现,使得我们可以确定,这是这一个太阳(而不是其它恒星),这是这一个存在(而不是其它存在)。

同/异的反复流转变化,本质是振动,因此,或许也就不难理解外星人群体为何说"比起名字,一个存有的振动更能表达其独特性"之类的话了。


现象,或者说幻象,是差异化的东西,或者说,是众多性的东西;
本质,或者说存有的真实存在,是(相对于其所对应的现象)无差别的东西,或者说,是单一性的东西。

所有有限的存在,都是幻象;所有有限存在,所反映的最终本质,就是存在本身(没有规定的无差别存在),或者说,无限。

1 个赞

四 上瘾与偏好

有一种现象,一个弃之如鸡肋的事物,结果因为加入了竞争者,突然那个没有吸引力的事物好像吸引力增加了。

我一度难以理解这种现象。在现实中,对于许多人争抢或极为认可的事物,我反而会下调或打压这种事物的,从反面角度去看,对于集体或他人的某种膨胀式追求,我会希望回到真实价值上。

所以如果我发现我喜欢的东西,其他人也喜欢,我反而没有了那种想得到的心思,而是放弃或暂时离开。

上述的诸多冷清或冷静的偏好,我想是否与某种对抗上瘾或头脑发热,或走极端的一种机制,这机制是如何形成的,是某种跷跷板式自然平衡,阴阳变化的内在动力呢,还是说真实存在某种持守平衡的能量体存在。这或许是个值得深入的问题。

回到上瘾,从这个词来说,结合上面关于同与异等的内容,可能是一种病态的(不能自控而平衡)某种相对极性的隐去。

有一类个体,出于对另一性别的偏见等,而只接纳同一性别,确实会是对自身复合polarity的损伤(无形中否定了构成自我的隐形的那部分极性)

虽然困难许多,但在这种交往类型中,一个实体仍然可能在忠实且诚挚的[无性别性质的]绿色光芒的爱之中,大程度地服务他人,从而调整或减轻它在性方面的损伤之扭曲。

接着再从同/异的角度继续考虑。

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有差别。这个差别的表达,或许可以考虑为位能差。有差异的地方即在表达极性,或者说,异。在这个话题下,它或许表达着事物向外扩张的感觉。

与之相反的过程则是位能差的释放,事物之间的差异得到平复,回归到同的状态中。在这个话题下,它或许表达着事物内敛于一处的感觉。

如此往复,这或许就像一个弹簧一样,位能/动能不断转化着。不过或许这不是一个机械能守恒的情况,而是能量不断增大的情况,以这样的振动频率之不断增加,事物走向无限,或者说,回归到无限。

在这里,它之所以能量不断增大,是因为这个存在,通过自身的振动,从智能无限中不断拉拔出来智能能量,故此增大。向无穷大增大的结果,不是再一个无限,而是走向同一个无限。这是属于无限存在的自为之有。并且因为它被视作自为的,所以被视作智能的,也即所谓的起初思维。


如果愿意考虑,或许可以审视这个帖子的标题(与帖子诞生的环境)本身,一个焦点存在着,于是有无穷多个焦点同时存在着,所探寻的题目可以无穷无尽的众多,这被视作"发散"。

然而,每一个焦点,最终都在呼求着某种"殊途同归"的倾向。似乎走到最后,回过头来,发现这是一回事。因为所有存在,无论以何种幻象的面貌呈现,最终都呼求存在本身的意义。而存在的本质,是无限。也即最终每一个存在,每一个自我的本质与目的。


从这个角度上,或许可以回答你的这个问题:

这或许不是一个外在的机制,而是事物本然的样子的某种体现。因为在"上瘾"或者"头脑发热"的处境中,人们迟早会意识到,“这不是真实的自我之存在”,于是,在狂热中,冷静下来;或者,在漠然中,重燃热情。总是有一种状态,可以去平衡另一种状态。

然而,平衡只是一种状态,这个状态的本质是自我本然的样子,或者说,真实的存在。当呼求最深处的真实存在,就是在呼求智能无限。这需要同时接纳两种相反的状态,也即将每一种状态/情况/属性/事物都看作自身有限的一部分,如此,接纳自身的完整性,接着,向无限前往。

1 个赞

上瘾,以及与之相对的倾向,憎恶或逃避(如果可以这么相对的话),都是对某方面的不接纳。

上瘾:执着于某物,仿佛没有这个事物,自身就不能是自己。倾向剧烈地朝这个事物倾斜。这是异化——将自身限于一种有限的、片面的情况中,这必然会造成对这个倾向另一边的拒斥,无法接纳自身的完整性;

举一个例子:令现在存在一个抑郁症朋友。该抑郁症朋友要求自己一定要当一个科学家,但是以TA现在的处境,还并当不上科学家。于是TA感到自己什么都不是,因此产生抑郁——TA无法接纳那个不是科学家的自己,并以此自我否定。

再举一个例子:令现在存在一个男同。该男同希望自己一定要长得帅、有一个帅哥男朋友。但事实是这位男同长得很丑,自然也找不到帅哥男朋友。于是这个男同,沉迷于如何改变自己的相貌(或者看更多的帅哥),如果无法实现,则也陷入了深深的抑郁或者愤世嫉俗中——他无法坦然接纳这个长得丑陋、没有男朋友的自己(不过这样说感觉有点绝情 :sweat:)。

憎恶或逃避:则是"上瘾"的相反情况。这个倾向的不接纳的意谓,应该不需要进一步说明和举例吧。


以上两种倾向,尽管表现形式相反,但是本质都是对自我/其它自我的不接纳。并且对自我的不接纳,可以反映为对其它自我的不接纳;对其它自我的不接纳,亦可以反映为对自我的不接纳。完整的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始终都缺失了一部分。

对于上瘾的事物,如果想要接纳,这个接纳行动的表现形式,或许是"放手",将自己曾经所爱到无法自拔的东西,轻轻放下,不被它所辖制。
对于憎恶的事物,如果想要接纳,这个接纳行动的表现形式,或许同样是"放手",将自己曾经所恨到几乎要成为应激反应的东西,也轻轻放下,不被仇恨控制自身。
对于逃避的事物,如果想要接纳,或许接纳行动的表现形式,是去面对。

每一个事物都可以是自己,或者说,都是自己的一部分,然而自己无须被任何一个事物所控制(自己借由这些事物控制自身),这或许就是接纳在这个话题焦点下的意义。

当自我只是紧紧抓住一方而无法接纳另一方时,自我的运动或许会不断呈现出某种重复的样式。没有作为对立统一的接纳,没有质变,也就只能困在某种情形中无法自拔。直到阴再次遇见阳,阳再次遇见阴,双方取得和解,然后共同向前进。

【很严肃的质问你一句。你除了你的脸,你的工作对社会做的贡献究竟是如何的呢?服务他人的事业都做的如何呢?

如果一个人事业蒸蒸日上,就差一张好脸,
那我觉得这样追求都无可厚非

但如果是最底层,却追求这个东西,那是要做何?

长得好看,它只是一面照妖镜,它只是一块试金石,那些心灵美丽的人,他们依旧会对你温柔

;那些自私的人并不会因为你长得好看,他就变得无私,他依旧会选择利用你。

您真正渴望的,本质并不是自己长得好看,而是因为希望被这个社会温柔以待。】

【如果你每天所处的圈子,
是因为你长得好看,就对你冷眼相待,

那估计你这个圈子的人
本身就不咋地,
就算你长得好看的,他们也是一群,自私逐利之徒

我笑了,长得好看只是个敲门砖。

一个人还得有自己的正经的工作,正经的事业,好吗?

女生也是的,如果长得好看的话,她没有正经的事业,她将来嫁的人也不会特别好。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他想找他的灵魂伴侣,还是要看他在物质世界中的贡献度。通常也就是看钱。

反正如果你光长得好看的话,那你基本上就跟一个灵魂,一个鬼魂。
活在物质世界没有用。
物质是物质世界还是要看钱

如果某人觉得好脸之后就可以万事大吉,那ta估计没什么钱。

,然后有钱的话

你要有很高的道德标准和正义感,

其实很多那种有钱人,他们觉得要长得好看,其实他们可能很多人。

都没有强烈的利他之心。
或者是精神水平不够高,所以他们精神上无法吸引到。

你知道b站的宋浩老师吗?他就是一个中科院的院士博士。

他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同时也特别乐观,帮助了很多学生免费的公开课。

只要你长得不丑,然后发心,眼神正气。做了很多帮助别人的事情,动机很足,然后稍微打扮一下,健身一下。基本上都差不到哪里去。

真要不愿意健身,不愿意去。减肥

同时每天看一些色情方面的东西,其实没你每天吃什么,喝什么,包括看什么听什么都会构成你的气质,你每天关注一些色情的东西,你自然就会变得肮脏那个气场。

☞你说的这个xn这个东西一定不要关注。

说白了他就是跟毒品一样,知道吗?你以为你是找的是爱情,

就跟毒品一样,他会污染你的气场,这样你反而就恶性循环,更加找不到爱情。

☞你要善于养浩然之气。

我完全能理解你的想法。其实上跳过爱情直接在性虐中寻找刺激,这就是一个完全的驾驭毒品的行为,并且还会反过来损害你的对灵魂伴侣的需求,所以及时退出这个圈子吧。让去做一些服务大众的慈善事业。

实际上现在社会还是要看技术,看知识,看学历。工作中都是讲究实际。


至于你说的长相,我觉得你可能并没有把长相之外的东西弄得最好,比如说你的气质,成天看那种色情的东西,你气质怎么可能会纯净?

然后健身。吃素

还有你的工作
是公司从事于科技工作的,技术工作的还是哪种行业的?

人活着是靠你的教育,你的技术,你的学历来服务大众的,而不是靠你的脸。你觉得,
你的长相和你的智商跟你学数学物理,
有什么联系吗?

如果你所处的圈子就是比较底层的,周围的人都你自然而然的就会觉得啊,”假如长得好看就行了“

,但其实上就算你长得好看,你会发现一大堆问题,还是要有实业。

为社会贡献

由于渴望爱情而带来的性心理扭曲。。
我是深受其害。

2 个赞

比较困惑,这些和这个帖子的话题有关联吗? :face_with_monocle:

不过对于一个例子你发表了如此多的感慨,并且从长相问题延伸到圈子、工作等问题,说明你可能此时也比较在意这些事情哈哈。

你的这个回复,一定程度上平衡了这个帖子的过于抽象总结概括(理想主义倾向)。

具体落到实际的议题,这些理论能够解决的可能不多。

举例来说,关于长相与爱情,我们可以谈论许多理论,但人是复杂的。我们容易站在自己立场,对于自己某个不被人认可理解的点,渴求他人有慧眼,如果他人没有,则可能嗔怪他们瞎了眼,或者浮浅。

实际上我们自己也并不能做到,对其他人的理解。

我们就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极性偏好的个体,不愿意迁就。

所以看到有人说,没有世俗所一般认可的人,比如丑的女人,或者没钱的男人,就不配拥有爱情吗?

这个质疑对个人来说,是对集体意识的质疑与不认可。理想的情况下,人们可以看到,或者欣赏更多深层次的东西,所以丑与没钱不会成为问题。

但是理想不是要求而来的。人们能够看到的能力,或者说能够感受隐藏的polarity的能力,(一种扩展的性感的感受能力)必须提升才行。同时,或许我们自己也要双管齐下,去呈现与表达自己的存在,一种即使是不被当时的主流显著价值观所认可的路,就像鲁迅说的,路走多了也就成了路,被人看见的存在的路。

另我想,有时候一个人呈现出特别好的状态,或经历催化剂后的接纳结果,或者被塑造成特别好的状态,看起来似乎是树立某种标杆,让人去学习,但感觉过于完美了,会让人有压力,以至于暂时根本不能实现,但是又不能展现某种嫉妒,甚至似乎质疑,或者不想成为那样的人,都会产生一种自我否定的罪恶感。

举例来说,关于特蕾莎修女,有一些资料就会格外强调她经常性地晚上巡逻战地医院。实际上她的这种透支支出,让她后期常年躺在床上,被人照顾,这种照顾他人与被照顾的双重经验,才构成了完整的特蕾莎修女。那些疾病的出现,也是一种提醒。

但是新闻或信息,会格外强调她近乎神性的一面。

然而我们都是人,即便以毕业的标准来看,我们也有正当的49%的服务自我的比例,是要优先照顾自己的生存等。我想,黄色中心的群体的那种不合理的赚钱能力的要求,与特蕾莎修女这样的完美典范的树立,两者应该是类似的,都会造成一种对自我意识的压力。

2 个赞

这一段发散很棒(其他点也都很棒,只是没有可以衍生的,就不好每个都夸赞一下了哈),让我想到了久石让的创作,音乐家们似乎能抓住某种感觉而用音乐去呈现,再辅助这种同与异的组合技巧,最终呈现作品。

这一段,让我想起对这个字的思考,这个字所描述的本质,就带有一股张力,一种趋势感,蓄势而动感,所以智能这个词的翻译,民国时期的翻译家们真是厉害啊,他们呈现出一种撷取智能无限,并以语言文字的精准来呈现的特性。

1 个赞

你们两个人是哲学家类型的,喜欢长篇大论,很佩服。相反,我只喜欢直击要害,一语中的。你们的发言,我会静静观看,有许多启发,感觉你们讨论的思想深度超过了我 :grinning:。我现在的兴趣在冥想的境界,和高我的沟通,治疗别人这些问题上

2 个赞

哈哈,还以为我们的回复别人不感兴趣,或者感觉不好回复呢。
你那种灵感式的联想而类似直击要害的直接引用某个资料的回复方式,也对其他人会有很多启发的,但是可能不一定会直接回复,而是不知觉地夹杂在其他回复中了。
另你提到的治疗别人,不知道你说的是聚焦身体复合体上的治疗,还是其他类的疗愈或某种恰到时机的鼓舞等。

我总是会多思考一下,为什么我会对某个帖子感兴趣,又为什么想回复,甚至觉得必须回复。也就是说,我思考我行为背后的动机源于什么。

最后的一般性结论是,因为淋过雨,所以想为别人撑伞

因为感受过对于新领域的兴趣,于是兴致勃勃地表达,希望找到同好,却被冷落或者打压或者误解,所以看到类似的人,忍不住去支持与鼓励,我想那些本能的兴趣,一定与那个人的天赋与存在有重要的关联,是一颗正在萌生的种子,现实的三密度的风雨,可能会让许多人或许多情况下,进入一种习得性无助而扼杀生命热情的抑郁,所以我想做些什么。

我也由此体会到了阳性原则的初始忐忑与不安及紧张,也稍微理解了这种情况下会有的一种常见表现,那就是可能的暴力(本质是大量的意识能量对挫折的失控冲击,本质是一种最后求救式的反抗)。为了避免后续更复杂严重而难以介入平衡,那么觉察初期的需要,而进行一些平衡,算是某种防微杜渐的爱的形式体现吧。

我也察觉到,过往为什么会淋到雨,或者感觉淋到雨(感受到评判,但他人本意可能并非如此,而当初却很敏感如刺猬),一方面我再次意识到,只有经历这些脆弱的时刻,敏感的状态,才可能感同身受其他人的痛苦,当初那种模糊的信心感觉,相信这些负面经验是有正面意义的,是对的,而坚持也是对的,我隐约觉得必须要直面负面与黑暗的做法,这些直觉也是对的。

而再去看待当前黑暗的世界,正负的角力战斗,也依然看到希望。

所以我才会去鼓励支持无人知晓的那个帖子。并且此刻感觉稍后还需要做些什么,因为可能对方处于下面所述的某种情绪的低落期,一种敞开时,不可避免也接收负面评价而超过整合能力之下,不得不暂时收缩关闭的自然低落。

我也察觉到,ra说过的,我们生活中的正面经验,可能导致负面。而负面经验则是正面极化(原文暂时没找到,稍后编辑),我一直思考为什么会那样,但最近我体会到,情绪或意识就像波一样,正面情绪总有尽头,但似乎需要某种源源不断的燃料或刺激一样,而现实是不可能的,于是会导致某种失落与低沉,某种兴趣动力降低,不知道这是否是双相情感障碍的本质,当我们处理负面的能力增加,或许就越能了解察觉这种情绪波。

1 个赞

想起看过的魏源的生平,那位编纂《海国图志》的先行者,他兴致勃勃地希望人们开眼看世界,但是人们却只顾眼前,反而是邻国的日本更重视这本书。

他似乎是一个流浪者,一种看到前瞻未来而忧心忡忡,希望做些什么的人。他与林则徐是好友,鸦片战争后,林则徐被发配冷落边疆,临行前将自己多年海防的经验《四洲志》转交给了魏源。

相比之下,李鸿章等人,似乎更像是老资格投胎,黄色中心的经验更加丰富,熟谙纵横平衡,也热衷于攒钱与家族荣华,他曾位高权重,一度因退让被骂卖国,历史上留下了他的浓墨重彩,近来也有不少人试图翻案,阐述他的为难与不得已。似乎这样的人,是世俗集体意识所认可的成功典范。

而魏源依然太超前,就像当年屈原的不得志,集体意识这个时机的本质,依然未能认识到他的超前多么可贵,因为集体意识,依然没有太多的时间智慧,只能看到眼前,历史经验如同抽象理论,总是知道太多道理,但生活依然过不好,或者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们总是无法从历史中学到教训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开篇以女娲补天遗石的神话,描述一种普遍的怀才不遇,不合时宜,真的是一种精妙的文艺创作,一种抓住人们情感的创作,无疑是超前的,所以传世,在漫长的时间里,逐渐被更多人认识到价值

原本魏源与当年湘军的许多领头人是有关系的,他原本可以加入湘军去攻打太平天国。但他也看到了官逼民反的现实,寄希望于太平天国能改变什么,但最终他失望了,天平天国的某些残暴做法,让他深深地失望。

他也曾多次针砭时弊,不合时宜,让人感觉是刺头,于是多次科举落地。他似乎对于人情世故的微妙处,对于三密度的下三脉轮下人们会有各种本能反应,并不清晰,所以屡次碰壁。

他所体验或经历的,或许是很多流浪者会有的情况。

那种知晓更美好,或者隐约觉得不对劲的感觉,而急切渴望做些什么,希望那样的世界快速到来,这种急切下的失落与受挫,是不可避免的。

即便是某些功成名就,充分发挥天赋的流浪者,譬如某位山本耀司,服装设计师,致力于做有女性独立感的服装,他一定能够察觉到智能无限的某种对布料的垂感等特质的精准知识,并能将之落地实现。但晚年看到兴起的集体文化中对可爱对繁复的强调,他感受到了一种文化的堕落,他未尝不是失望的。

宫崎骏这样的大师,对于某类强调大动作打斗等红色颜色中心的漫画文化,他未尝不感受到自己对于绿色颜色中心的爱的追求不被认可的失落,但他依然没有放弃,持续创作他对于爱与勇气,自然等的表达。

魏源也有自己落地现实的尝试,他最终棱角收起,中了进士当了县令,另一位县令因为上级的过分税收而被百姓误解迁怒,最终被杀,后来百姓又后悔而设祠祭奠他。或许魏源感受到了意识的复杂,于是晚年开始接触佛教,试图劝人向善。他最终于某处旅店,离开了这个世界。

而另一位特斯拉,其发明的交流电,他希望造福百姓,但交托发明权的西屋电气最终倒闭,被资本收购。他未尝没有对民众集体意识失望过,他也最终于某家旅馆离开人世。

许多流浪者似乎晚年都会相对离群索居,在早年的对世界的改良热情投入之后,或许晚年则更聚焦或思索更本质的内在工作。看上去似乎他们面对的都是负面状态,但谁说他们到人间就没有意义呢,就没有进步与成长呢?

不以当下世俗成败论英雄,而以精神灵魂成长为标准。孟子说君子之教有无,有具体的时雨化之,成德或达才,释疑,也有多年后的影响,流浪者式的影响,“私淑艾”,一种虽然没有直接来往教导,但依然影响他人。

这或许可以是某种耐心的课题,或者更长远的时间智慧的体现。

1 个赞

这也是我为什么也会对霍金斯的意识能级感兴趣,但又质疑的原因。我希望了解人的不同状态,也进一步希望了解时间进程下,个人会有的变化与成长,譬如魏源等流浪者的变化,也希望了解集体意识的进程,在这样的大框架下,就像一幅地图,让我们不至于在失落时失去信心,在迷茫中焦躁,而是始终保持某种灵性催化剂的星星的希望

ra或quo说,同样的催化剂是持续存在的,我们某段时间点,只是处理了这个催化剂的一部分,时间继续前进,催化剂再度回旋出现,我们也就那样持续地缓慢地螺旋前进。

对于左脑思维更重的流浪者来说,长项是聚焦分析,可以更深入地察觉本质。但这需要一种坚持与韧性,毕竟我们面对压力与负面,普遍性反应是转移注意力,回避难题压力。

左脑意识,确实也容易在初期的印象,尤其是冲击式的印象下,形成某种根深蒂固的,对事物的正面或负面的认知,还以为那就是全部的固执偏见,现实中表现出诸多负面的行为,对人造成伤害,极度个别的则是会去控制他人,而趋向负面极化。

广度的意识能量,或许是右脑意识的体现,一种不排斥,甚至阳性的主动寻求的开放心态,又像是左右脑的平衡体现,去看到更多角度,认识更多人(旅游类),跨越更多空间与时间的认知,左脑做了更加大量的工作,右脑的协助与参与也必不可少,于是那些辛苦最终是值得的。

在灵性群体中,基于主体性的左右脑差异的不同,对于与自己差异的个体,会因为聚焦的点不一样,而导致无法相互理解。于是群体中的分离事实上存在。

气态下的事物,似乎频率更高,但彼此间的距离反而增加了,如同差异反而变得明显。

要怎样求同存异么?那些差异,似乎是不可调和的,去哪里寻求相同点,共同的追求似乎是遥远的,尊重彼此这个共识,在已经发生分歧冲突的情况下,也只是让情况不至于恶化。但那些冲突的芥蒂,一种心灵的伤疤依然存在着,等待着消融。

或许只有双方都更精细地了解某些细微感受,才能感同身受而释然。而通常比较遗憾地是,大家可能处于不同的进程,一方可能选择离开,暂时不想对话与沟通。

所以这是我在地球流浪者与being两位的删帖异议分歧的情况下,在看到双方都还有沟通对话的意愿的情况下,希望能做些什么。

同时也是隐约察觉到,有些事情,或许可以暂时搁置。但搁置的时候,其实是会发酵的,如果涉及情绪压抑受挫等,问题会累积加重,以至于后续根本不想谈,以及即使想谈,但也是不知道从何而起,因为时间累积,问题会变得更复杂(隐藏的偏见与情绪,会导致接下来的互动不自觉继续偏见,回想起过往的旧账等,于是越来越排斥,就像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样的感觉。)

所以我才坚信并执行,有了情绪,一定要尝试当时表达出来,然后抱着一种尽量去处理表达情绪所带来的后果等,不过中间也会出现,不同人的情绪的敏感与耐受度不同,而感觉受不了,暂时选择回避,于是就变得单方面努力了。

所以更加要抓住那种双方都有意愿沟通面对的时机了。而这也是我不那么赞同将吵架冲突帖子删除的原因之一,即使是已经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因为实际可能还有一些小的问题没有解决,帖子的存在会提醒双方,随时可以去补充新的角度,达成更好的理解。我认为完整地保留帖子,是有很大参考意义的,就像有的视频网站上,就有夫妻或朋友,分享复盘吵架过程,分析为什么吵架,了解分歧差异,情绪敏感点在哪里等,有很多观众就喜欢看这个。

2 个赞

97.16 ra
极性的特质是有趣的,因为那些提供给形意者的正面经验经常被记录为有助于产生可被视为负面的偏向;
反之,那些表面上负面的经验之果实经常被发现有助于发展服务他人的偏向。
这或许是心智处理与记录过程的导引特征,因此这些极性的象征被如此放置。

你角度有意思,我也提供一个角度参考。

这段或可用一个通俗印象的简单理解?
比如”朱门狗肉臭”所受正面经验,也会演化出漠对“路有冻死骨”。
而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受如此残忍的负面经验,其果实却能出good佬。

另一参考

101.8 ra
该实体周遭的存有恒常地且不间断地给予它赞同,失去那些真实反射的镜子效应,只剩下毫不质疑的(反射),该实体为此受苦。
这不是建议恢复批判,而只是建议所有支援器皿们的实体们,那就是,和谐地支持,在爱、喜悦、感恩中分享,但要在真理中找到爱,因为每个器皿从这种支持中受益,超过压倒辨别力的完全钦佩。

赞同是遭受正面经验,却出负面结果。

再来参考

82.28
那么,我假设,先前谈论过的[你可以说是]富裕状态,它存在于整个经验的光谱,不管该实体在中阴身,或在投生期间,实体们就是不能[轻笑声]提振渴望或显化渴望去创造出必须的极化而毕业。这是否正确?
RA:我是Ra。你开始掌握状况了。让我们继续学校的隐喻,但考量你们这名年轻的学生正在求学的过程中。这个实体被喂养、着衣、保护,不管学校功课是否有做完。于是,该实体不做家庭作业、宁愿去享受玩耍时间、吃饭时间、假期。
直到有个理由想要表现优异、大多数实体才会尝试表现优异。

常说富二代总堕落,而穷人孩子有渴望早当家,是这些意思吧。

2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