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是作为一个比较长存的资料,交流阅读,不管是论坛内还是论坛外,都能阅读和参考。围绕一个特定话题,各自发表不同的深思熟虑的想法,是彼此学习交流的好方式。流畅的阅读,紧扣主题,符合论坛基本准则是必要的。
关于发帖,随时一个小的学习感悟,心得,疑问,都是论坛永远鼓励大家表达的,可能大家出于各种考虑,害怕被评论,而不敢表达自己,有时候确实会招致很多不同意见,甚至情绪上表达,因此,论坛明确禁止评判性质的沟通方式。
关于删帖,我发现,不管是用户,还是管理员版主,对此,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恐惧,这个帖子是想让大家都能放下,轻松的对待它。经常在论坛里,绝大多数情况下,实际上都不会怎么有删帖的情形。另外,很多零散的话题,也有聊天室可以交流,聊天室是个非常宽松的环境,除了个别的话题,基本很少禁止,甚至都不禁止吵架。有什么诉求和建议,都可以在聊天室交流。
往往出现的情况是,一些新用户,对于论坛的运行和呈现,不会考虑那么多,会出现一些不妥当的地方,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个时候,管理员或版主,根据情况,会沟通一下,尽管可能很委婉,但对新人来说,也一下子比较突然,一下子不好接受,认为这是很不可接受的事情。希望大家把这个看成是很常规的事情,这不是那么可怕的事情。
在删帖和修改方面,也进行了广泛的改善,总的来说,是根据情况,来进行操作的,并不是不可商量的。也希望大家知道,一切是可以商量的,管理员/版主都是可以商量的,用户这边呢,也婉转一步,争取双方都能达成理解,我们都要学会和解和调和。
另外,记得我们所学习的Ra传递的一的法则,是伴随服务他人变貌的。最后借用Ra的话,希望 “在我们的振动中,极性是和谐的;复杂的事物被简化;矛盾有解答。”
2 个赞
奥微
5
有点好奇,评判性质的沟通方式是个什么样的定义,是禁止沟通出现评判么?还是说一种封闭的评判式的最终放弃沟通?这评判是以人的感知感受为准(可能个人感知不全)呢,还是以说话人的原始意图为主,这不好判断。
是否禁止的方式,反而会强化评判?总之管理员处理的应该是黄色颜色中心的议题,平衡难度极大。而对于删帖的芥蒂,或者自由意志不安全的感觉,也不是说如一阵风一样消失就消失的。
我想补充常见的可能被错误感知为评判的情况。
一 人们表达对于某种观点或做法的不喜,很大原因是回想起或感受到有人曾用这种观点或做法对自己进行过某种自由意志的冒犯。譬如我与人引发矛盾的生育观点,就是因为如此。此时盖章认为对方是评判,或者偏见,实际上是压迫他人的感受,以及打压对方表达感受的自由。也就是一种冒犯。
似乎有一种普遍倾向是,急于让人无偏见或无批判,或者以个人所体验到的无偏见五篇作为标准,无形中要求别人达成一种那样的结果,但忽略了过程,以及每个人的经验的独特性。
事实上人们表达感受,是在表达自我。结果大概类似ra说的,城市的出现,让人们的磁场似乎碰撞不理解增多,以至于人们更多寻求相似性,而不能从相反或差异去学习以及成长,也是同性恋增多的原因之一。
有什么方式可以缓和这种管理难题呢,我想是否论坛可以分区,或者有一个标签添加功能,一种类似浅水区,安全与治愈或正向的信息,另一种则是深水区,是更复杂或精微的领域探索,适合另一个人。(有些信息确实会对一些人产生扰动,分区的话,管理员也不用担心去保护特定的需要保护的个体了。)
再则就是如果喜欢表达的人,可以开一个独属于自己的分享帖子,这个帖子内,发帖人的自由意志可以达到最大程度,是思想的一个外化,但又静止在那里,不会主动去影响他人。
这个帖子管理员轻易是没有权利去删除的,除非信息极度恶劣,影响到了论坛安全或有着不正当意图(谋财或操控他人等)。贴主可以分享自己的任何思考领域,如果希望有人参与讨论,那就要思考,自己如何吸引感兴趣的人,或者管理自己在其他人眼中的印象,要到其他贴子里与人互动等。
4 个赞
地球流浪者
6
我理解管理员的心情、意图。但我的感觉是越是想管理,反而越管理不好。不如采取兼容并蓄,百花齐放,无为而治。
说说我现在的想法,我觉得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Quo文集和一的法则上,而不是论坛。这是我得到的经验教训。
论坛最大的用处应该是寻找志同道合的人,有时候一个真知灼见就看出修为如何了。我们需要朋友,我们需要互相帮助,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倍增法则需要我们齐心协力。
4 个赞
实际上,有些基本细节自己把握好了,又有什么限制呢?
吃饭时把米饭倒在地上合不合适? 沿着铁轨走路合不合适?有个小孩拿着炸弹在身上,随时按下引爆合不合适?通灵的时候,让负面灵进入自己的身体合不合适?
这里是第三密度, 限制是这类性质,以及一些基本的,除此外,没有什么限制。
在论坛里,最后留下的都是喜欢随意争吵的,非常自我的,不交流一法,喜欢宣传自己的理论的,其他读者都逃了,论坛的目的是什么?
总感觉这个删帖的冲突,算是因我而起,所以隐隐觉得不能置之不理,尝试做出一些缓和或搭桥的表达。
这是第二次尝试,之前不知道如何切入,总感觉芥蒂依然存在。或许需要更长时间吧,不过双方都有着想沟通的意愿,算是某种双向奔赴的体现吧。
今天看书,突然觉得红楼中的两位女主角所代表的各种诸如现实与理想,感性与理性等的极性,在生活中是如此常见,但后来的金兰契,与理解和玩笑的轻松,也觉得很温馨。
1 个赞
没事的,跟你们关系不大的。
无论如何,第三密度的催化剂总是会有的,越来越敞开心就好了,这是每个人都要学习的最重要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