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情感

情绪/情感

Ra曾经启发过:
了解自己
接纳自己
成为造物主

而了解自己的第一步,则是了解自己的思想。
为了了解自己的思想,Ra进一步的启发,有意识的去探寻一个情绪并去发现其相反面。

我曾经在这个方面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无奈收效甚微,现在将自己这微不足道的一点成果分享出来,希望大家一起探讨和研究。

我不认为自己是为这个方面的专家,也不认为自己的理论一定是对的,请大家自由随意。


人类传统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实际上,心理学的很多人,对情绪都有过一些研究。以下是一些主流的心理学关于情绪的研究:

  1. James-Lange理论:由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和卡尔·朗格(Carl Lange)提出,认为情绪是由生理反应引起的,即我们先感受到生理反应,然后根据这些反应来感受情绪。例如,我们不是因为害怕而跑,而是因为跑而感到害怕。

  2. Cannon-Bard理论:沃尔特·坎农(Walter Cannon)和菲利普·巴德(Philip Bard)提出,认为生理反应和情绪同时发生,并且独立于彼此。他们认为情绪是由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产生的。

  3. 双因素理论:由斯坦利·舍克特(Stanley Schachter)和杰罗姆·辛格纳(Jerome Singer)提出,认为情绪的产生需要生理激活和认知解释两个因素。例如,当我们经历生理激活时,我们会寻找周围的情境来解释这种生理反应,从而感受到相应的情绪。

  4. 多维情绪模型:由詹姆斯·拉塞尔(James Russell)提出,认为情绪可以用两个维度来描述:情绪价值(valence,即愉悦程度)和唤醒程度(arousal,即激活程度)。这个模型将情绪看作是在这两个维度上的不同组合。

  5. 情绪调节理论:由理查德·拉扎鲍德(Richard Lazarus)提出,认为情绪是个体对特定事件的评价结果。这种评价可以是基于外部事件的认知评价,也可以是基于个体内部的期望和价值观的评价。

我对这些理论进行过借鉴和阅读,个人认为,这些理论过于片面了。有的注重于情绪来源,有的注重于情绪影响,有的仅仅注重于情绪的生理解释。最主要的是,心理学至今仍然没有对情绪是什么进行过严格的定义,更多的都是循环定义(用一些未定义的词来定义另一个未定义的词)。

本人不是职业心理学专家,而是业余学者,如果评价不妥当,敬请谅解。

无论如何,人类当前的心理学是无法满足我了。我不得不自己尝试建立理论体系。


个人理论


1 情绪来源

尝试直接对情绪下定义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打算先从情绪的来源来进行归纳。

个人对情绪的来源,大致归纳如下:

1.1 需求满足

这里借鉴了传统心理学的理论,这个理论大致如下:当一个人产生了某个意愿(will),或者欲望(desire)的时候,他会去行动。而行动必然会有一个结果,无论结果如何,都会成为情绪的产生来源。

举个例子:当一个人想要去吃东西的时候,他吃的东西好吃与否,会让他产生某种情绪。

1.2 被动刺激

(1)身体被动刺激,比如被按压,抚摸,掐,拍打等,或者身体内部的疼痛,快感,痒,麻木等(这里指的是无意识产生的感觉,有意识的行为产生的感觉归为1.1)。

(2)思想被动刺激,比如下雨天带来的阴沉感,某个物体带来的恐惧感等等。

(3)灵魂被动刺激,比如冥想时候融合的那种圆满感等。

1.3 共情

这里主要指的是通过观看别人的经历,故事,而产生情绪。

个人主要把情绪的来源归纳为这三类。


2 情绪的产生和对应关系

如果不介意的话,我想用情绪的“物料”来指代上述这些情绪来源。
当这些物料出现后,情绪不会直接出来,而是需要人的主观认知评价参与,才能进一步的产生情绪。

举个例子:当你递给某个人一盘猪肉大葱馅的饺子的时候,对于这个物料。
1 有些人可能会感受到你的善意并感到开心,感激。
2 回民可能会因为猪肉而感觉被冒犯。
3 素食主义者可能会感觉到悲哀和对猪的同情
4 大富豪们可能会觉得你在侮辱他

实际上,同一个物料,对于不同身份,价值观,个人经验,文化,民族,地区的人,产生的情绪几乎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这里我们就有了一个初步的困难。即,如何处理人的主观解读。

科学上,通过统计因果关系的数据,归纳形成一般性结论,在这里是不适用的。因为人的认知偏好是无法进行归纳统计的,即使是同一个地区,同一个文化,同一个村落,里面的人的个人经历也是不同的。

因此,我个人认为不存在具体的关于物料和情绪的对应关系,而只能形成抽象的物料和情绪的对应关系。


3 情绪的定义和分类

我们这里到了最困难的地方了,就是如何定义情绪?
前文说过,无法找到具体的物料和情绪之间的关系,仅仅只能找到抽象的物料和情绪之间的关系。

抽象分析:
假设一个人,想要做一件事,他去做了,这件事必然有一个结果。

注意,我并不指明这件事的结果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因为积极还是消极取决于人的主观评价。

现在,请想象。
1 假设这件事你认为是积极的,你的感觉如何?
2 假设这件事你认为是消极的,你的感觉又如何?

我把1,定义为积极情绪。把2,定义为消极情绪。

我非常反感循环定义。我更愿意用情绪的直接感受去定义。

现在,我们继续定义:
1 假设这件事情,你认为是中性的偏5%积极
2 假设这件事情,你认为是有30%积极
3 假设这件事情,你认为有80%积极
4 假设这件事情,你认为有100%积极
5 假设这件事情,你认为超过了100%积极

这个百分比,目的是为了体现程度的递增。对应了积极情绪的,平和,轻松,开心,愉悦,兴奋,振奋,狂喜等不同程度。
但是请注意,这个百分比和对应关系并不是严格的。
一个人的兴奋,和另一个人的兴奋,强度也可能不一样。

反之,消极情绪也有一个类似的对应。

结论:根据物料和人的主观解读,可以得到一个对应的情绪,而这个解读的不同类型,对应着情绪的不同种类。情绪的定义可以根据此产生。


4 情绪的转换

我们考虑一个情绪,愧疚。
愧疚的是一种消极的情绪。
初步描述为:一个人做了某一件事情,过程中违背了这个人的某个准则,比如道德操守,良心等。最后这个人把这件事情解读为消极的。而对应的情绪,是愧疚。

如何处理这个愧疚情绪呢?
有两种,一个是接受,理解;另一个是控制,压制。对应着两种不同的极性的处理方式。

实际上,如果明白了愧疚的发生机制,很容易就能理解这个情绪。

那么进一步的,如何发现愧疚的反面呢?
我们从其原理出发,愧疚来自于物料和人的解读。
那么转换愧疚的方式有两种:
1 改变物料,做出某些事情去弥补,挽回
2 改变个人主观解读,尝试从其他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情

我们继续来考虑Ra说的耐心/不耐心。
不耐心是一种消极的情绪。
初步描述为:一个人做某一件事的时候,经历的时间过长。并对其进行消极的解读。

那么如何理解不耐心并找出耐心呢?
个人认为主要是对于这件事的解读,如果能从更有包容性的角度来理解,就能找到耐心。

形而上学的角度,发现了一个情绪并找到其相反面,理解并接纳其为造物的一部分,这是行家经常做的事。


5 情绪的结构

情绪有其强度等级,有些理论尝试将情绪根据积极和消极程度,进行线性分布,Q‘uo在 2009.12.26中,建议将情绪看作分布在一个轮盘上。
我个人对此持开放态度,仍然在学习探索之中。


暂时写这么多吧,其他的还没想到。
欢迎任何建议和评论。

2 Likes

楼主的内容很详细,且有自己的结构。

我分享我对这个议题的一些感想。对于情绪,我也一直对一些现实的理论不满意,感觉它们只是发现了某个表象,然后试图根据外在的结构,推导出一个模式或逻辑结论。比如最经典的情绪的产生上,认知与体验的关系等。

我个人觉得,情绪体,一定不能脱离意识的意志(方向),意识就像一个能量球,它基于过去的经验等,成为某些架构,会影响意识对环境刺激的反应或感受。

从这个角度上看一些基本的情绪,比如兴奋或高兴,兴这个字在汉语里,是许多人同心协力做一件事,所以高兴或兴奋,则是意识想要去的方向(兴趣-兴趋),内外(环境刺激)协调,能量往一处聚集,反映在生理层面,就是过往的一些记忆神经元被唤醒启动,持续的生物电流产生。

而另一个基本情绪,受挫,则是想去的或想要的没有满足,如同有墙阻拦,如同发力反作用在自己身上一样。

而愤怒,大概也是一种受挫,且唤起了旧的记忆不好的感受,从内生出一种反击的能量。

悲伤,则要复杂一点,像是一种内部的结构散架,脱力的感觉,悲伤又分为许多类型,有的悲伤是有积极意义的,譬如一些旧的不好结构崩塌,是会有惆怅悲伤等,但视野似乎扩大,希望还在,也就是说还有其他更有力的支撑结构在。而抑郁,则是整个内心世界的支撑都崩塌了,没有内部支撑的一种力量。

恐惧大概就是一种收拢收缩意识能量球的表现,厌恶,则是不喜欢而排斥意识躲开。

总之意识本身大概是一个有着振动频率,音色响度等的一个磁场或能量场,对其他的磁场或能量场,有着诸如共振吸引,或不共振而排斥,如厌恶恐惧等,则是一种极端的不共振,乃至是一种自身振动被强迫或压制而身不由己的感觉

至于其他的一些复合情绪,包括他们与基本情绪的关系,我还没有去仔细探究。

是的,产生什么样的情绪,取决于一个人的过往经验形成的独特的人格偏好。同时,新产生的情绪又会进一步作为新的经验沉淀下来,影响人格偏好。

这个轮盘,是一个平面结构吗?

半径长度的不同代表某种程度或强度,这个我很赞同。上下分正负也大体赞同,但我想是否也存在太极阴阳鱼的正负转换,比如乐极生悲等。

此外半径的方向或指向,又有什么意义呢,否则只要一个矩阵划分区域就可以了,不必非得一个圆。而圆心又代表什么,这都挺值得深思的。

借助电脑的色相图原理,还有古代的三分损益法类似,我想是否也有类似三原色这样的基本结构,最后形成的一系列混合图谱。

也就是有没有一个类似的情绪颜色图谱,有类似三原色的基本情绪,这是容易被外界切入的角度。但更本质是类似于频率,饱和度,明度等这样的因素,情绪的频率很好说,类似于正负定高低频,饱和度和明度这个,我觉得我暂时还需要静心去思考才能继续表达了。

This instrument has been attempting to define emotions along some sort of a yardstick or ruler attempting to measure emotions by the ratio of love to fear, this instrument having posited that love and fear are the fundamental opposites of emotion.1 And we would suggest that while there is an element of truth in this thought, that it attempts to corral and compress the 360 degrees of emotions into a two- dimensional, straight line. This attempt in itself is a distortion of the model, shall we say, which we might suggest to be more useful for thinking about emotions.
这个工具一直在试图用某种标尺或尺子来定义情感,试图通过爱和恐惧的比例来衡量情感,这个工具假设爱和恐惧是情感的基本对立面。我们建议,虽然这种想法有一定的真实成分,但它试图把 360 度的情感压缩成一个二维的直线。这种尝试本身就是对模型的扭曲,我们可能会建议一种更有用的方式来思考情感。

In some ways, emotions can be perceived in terms of complementary colors. Those who wish to decorate their walls, for instance, will find a color wheel in which complementary colors are shown. And various contrasts are seen that are dynamic opposites. We find this wheel of color concept to be of use in talking about emotions.
在某种程度上,情感可以被视为互补色。比如,那些希望装饰自己的墙壁的人会找到一个颜色轮,在那里展示了互补色。可以看到各种对比色,它们是动态的对立。我们发现这个颜色轮概念在谈论情感时非常有用。

这是原文内容,内容在Q’uo的2009 12 26,这一篇主要讲述了情绪相关。

感谢提供信息。为了回复,刚去补了一些美术的信息,由此产生了一些新的感悟。

上面所引用的部分,关于360度的情绪,似乎是说所有情绪构成了一个类似下图的色相环。

从互补色这个概念,我重新思考了白色与黑色的本质,互补色是一定比例下混合呈现出白色效果。那么互补的情绪平衡之后,则至少可以了解这两个情绪频率范围内的其他所有频率情绪,甚至可能搭桥了解频率范围之外的情绪。

这似乎是个可以深入的范围,但当下就到这里吧,再次谢谢你的信息转发。

1 Like

我也对情绪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一直在探索,抛出我的理解,希望收到各位的反馈。
情绪本质是能量,从红色能量中心开始,通过橙色,黄色能量中心,因堵塞或扭曲造成的能量波动。
每个人对物料产生的情绪不同,一方面是由于投生前的偏好,一方面由于成长过程中形成的观念,认知,信念体系与经历的碰撞,于是形成神经回路,产生相对固定的反应模式,或者说习性反应,习惯,盲目反应模式。反应模式的扭曲也反应出能量中心的扭曲。比如你举的例子,猪肉使不同人群产生的情绪反应,是神经回路的作用。但凡起情绪了,就堵塞了。
也就是对催化剂的反应。因催化剂产生体验,经验,情绪的产生既是能量的流动,会促使能量体做成反应;又是一种提醒,反观情绪能够看到自己哪里扭曲。当催化剂不起作用,也就是不起情绪反应,这个课题就算过了。
学习到某个阶段,在心智上某种程度上是修改神经回路,修改多少年来形成的盲目反应模式。这里就要用到Ra讲的耐心/不耐心的方法。
那么能量和催化剂是一种什么关系,我还在学习中,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引。我感觉答案在Ra的原型讲解中,那一部分还没有理解,有点深奥。

2 Likes

我也认同情绪是一种能量。

我更多的是从理性的角度,从mind的角度去分析情绪的。
实际上,情绪更偏向于conscious,或者说,偏向于心。

虽然每个人开心的产生方式不同,但是开心的感受是一样的。

我最近也有一些新的思考,比如心灵问候,可以做到在没有任何外在经验产生的情况下,直接让一个人产生非常低落沮丧的情绪。背后的作用机制有些有趣,虽然我暂时还没有理解其本质。

实际上,每一种情绪本质都是爱的一种扭曲形式。扭曲在这里不是贬义词,如果没有扭曲,也就没有这些美丽的经验存在。
我个人认为,当课题通过后,催化剂不会不产生情绪反应,而是产生爱。

至于指引,算不上,大家互相学习吧哈哈

2 Likes

讲得太好了!

说到实践。
很多时候,在悲伤或者负面情绪发生之前,我并没有预测到他会发生。
当发生之后,我仍然会沉浸在负面情绪之中一段时间,直到某个节点,我才意识到去学习这个催化剂。

当我穿上魔法人格的时候,或者清理好能量中心进入深层次的冥想状态时,几乎很难产生负面情绪。

但是当我回到这个物质世界,用小我去处理事情的时候,我仍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虽然我能意识到这是个催化剂。

我个人并不反感让小我处于这种状态,因为我仍然需要和朋友,亲人,陌生人打交道,如果一点情绪没有,反而显得非常不自然。

有时候,和周围的人共情,也是很快乐的事情,比如一起看电影看到某个片段,大家都哈哈大笑,我也哈哈大笑。看到悲伤的片段,我保持一种平静的状态也不太好 :rofl:

1 Like

对对,是产生爱,特别赞同。
Ra说:一个实体有意识地以没有爱心的方式与其他存有互动,就能跟业力发 生牵连。
是的,谢谢 :heartpulse:

2 Likes

太好了。感受是对一法的学习和理解始终在路上,实践确实是最重要的。
而我对一法更多还是在智性上用功。时时会有灵感,直觉出现,或者在梦中有些征兆出现,最终还是通过头脑的理解来消化吸收。这里也是我迷惑的地方,还需要更多学习。

2 Likes

嗯,深有感触。
每次Don询问心灵致意的时候,得到的解答,原理也都是利用个人经验和人格上的,提前存在的扭曲和偏好,进行的。

比如一个人对花粉过敏,心灵致意可以加重这个过敏的状态。
但是心灵致意是如何做到加重的呢?

比如说,A内心里存在一种偏见,B在心里同样的思考和复现这个偏见,会加重A的这个偏见吗?
这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呢?

散步确实很不错!
不过我还喜欢写个人心里日记。
我会以问答的形式,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然后去解析和回答。
有时候我的高我也会参与这个过程,但是我的高我比较高冷,话说的少。大部分都是我这个小我在不停的说话。
我并不喜欢把小我和高我进行分离,也不喜欢给小我打上一些负面标签。我认为小我是个人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完整的我是冰山,那么小我就像是冰山漂浮在海面上的那部分。

1 Like

哈哈,这里也是对Law of Double的运用,多次寻找爱,可以极大的增强那个寻找爱的意志

提供一个观点。

QQ_1723878527099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
喜五行属火,与心相应,过喜则伤心;
怒五行属木,与肝相应,过怒则伤肝;
悲五行属金,与肺相应,过悲则伤肺;
忧、思五行属土,与脾相应,过忧、过思则伤脾;
恐、惊五行属水,与肾相应,过恐、过惊则伤肾

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理论。不同情绪根据其五行属性,有相互作用关系。
比如:
水克火,因此恐,惊,克制喜
火克金,因此喜,克制悲
土克水,忧虑克制恐惧

但是我也有一些困惑存在,比如:
木生火,怒如何能够生喜呢?
火生土,喜如何能够生忧和思呢?

同时,情绪远不止这五种,其他的情绪该如何划分呢?除了五脏还有六腑,六腑对应哪些情绪呢?

这个情况我感觉第一次的对应关系是最强健的,再进行二次推导的时候,就不那么直接对应了。

2 Lik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