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感悟到一件事

就是以前让我不知原因莫名感动的文字,场景似乎是一种此生使命/课题的暗示/提示

最近看到总裁讲铁达尼号的视频想起当年第一次看的时候
最感动的地方不是男女主角的生离死别
而是音乐家们在混乱中坚持演奏的场景
当时很奇怪我为什么对这个场景特别动容
如今终于恍然大悟

然后看完视频才知道这段剧情不是虚构的而是真实发生的,就更感动了……

3 个赞

剧里钢琴师坚持演奏,妇女小孩先上船,这些才是记忆点。
与这些精神共鸣,就好比共鸣堂吉诃德式的寻求吧

2 个赞

我觉得每个点有着不同的主题
音乐家的重点是坚持,让别人先上船是自我牺牲
就好比释迦摩尼跟耶稣虽然都是传达一的法则但一个侧重点是智慧一个是爱

而我们感动的点似乎能给我们提示自己今生修行的侧重点在哪里

3 个赞

好像有时候某段文字,某个情境能够触发内在相应能量,引发共鸣。这可能也跟每个人当时的注意力聚焦和当下的状态有关。

3 个赞

人生中第一次强烈的共鸣是高三每天最后一节晚自习在教室最后面背靠独自的位子飙着二郎腿看67岁的爱因斯坦写的《人类的未来会好吗》
“知识是用来唤醒智慧的!”
“教师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激情!”
“如果有人觉得思考人生的意义这个问题是浪费生命的,那么他不仅是无趣的,更是不值得拥有生命的”
“我比较早熟,所以在我还是个青年时,我就清楚地知道大多數人终其一生所追求的奋斗目标都是没有意义的。”

包括前些年的“沉沦”期,有些朋友劝我放下灵性信息,但对我来说,并非灵性资讯导致堕落,相反,沉沦期是必定的经历,那些信息是黑夜里偶尔瞥见的光。

我感动或共鸣的介质通常是文字和一些音乐。

毫不犹豫地追随内心的渴望、直觉与共鸣吧!这些是超越罩纱的存在。

3 个赞

嗯,我也这么觉得

仔细想想,我发现有些文字会给我启发,有些会有共鸣,有些会感动

话说爱因斯坦的这本书我觉的应该人人都看一下
前阵子也在想,哲学应该放在必修而且是高中必修:joy:
思考人生这种事宜早不宜迟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