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休闲,如何从中学习思考?

看小说是我重要的休闲娱乐方式,娱乐中学习很愉快,时不时会有一些正式学习所没有的洞察,对人生的理解也因此加深,因此并不觉得玩物丧志或浪费时间而空虚。

小时候排斥外在世界,沉迷书中世界,走路也看,轻物质重精神的倾向原来早就有。

一开始肯定是被情节吸引,再就是被人物或情节触动,后来则探究作者的创作意识,包括其价值观等,渐渐越来越挑。

对价值观越来越敏锐,大体偏正向的价值观,似乎不少局限于一家生活之无忧安乐,对于早期艰苦奋斗种田很感兴趣,后期各种暴富豪华奢侈打脸或爽文情节等,就失去了兴趣。

好的作家很厉害,人物生动具体,有血有肉,不限于主角,而是群像,情节也合乎现实逻辑而不失悬念,格局也不小,似乎作者是脉轮通畅而各脉轮能量不少的人,其中人物的诸多选择,和复杂的第三脉轮呼应,有着极强的学习参考作用。

1 个赞

比如最近在看的一本小说,应该有参考借用了三国的情节和人物,乱世中群雄并起,各人选择不同,灵魂不同层次和现实不同阶级的人,其选择或善或恶,或矛盾,和当前地球很像。

举例来说,有一个男性角色,出身世家,前妻去世后,认为前妻柔弱不善于管家,因此更偏好喜爱有韧性有能力的女孩,于是选中了一个有着矿产资源的出生武将世家的女孩当妻子。

新婚时两人也很甜蜜,但丈夫很快察觉到妻子嫉妒心极强,且善于隐藏,暗中陷害前妻的孩子与其他侍妾等。

原来妻子从小愤愤不平其他女性天真幼稚,却因为有着美丽的外貌和厉害的家世而过得幸福(譬如她的塑料闺蜜),却没有人看到她的能力价值。

丈夫很失望,又不舍得妻子的管家能力和其家族的势力资源,于是选择了疏远冷淡。妻子看透了丈夫的虚伪,但她也体验到了权力的滋味,隐藏起了自己的愤恨,假装柔顺以对,一过就是近二十年。

类似董卓的人物出现了,世家战战兢兢,如何皇后的母族一家男丁被杀,只余一个曹操式的孩子。

妻子闺蜜的小儿子喜欢皇后家的一个女孩,保护了这个女孩。这个小儿子是被祖母养大的,当年并不满意媳妇,认为她没有格局,不是主母的料,担心把孩子养废,于是把小孙子抱到自己身边教养。

闺蜜确实分不清轻重,大儿子做错事做坏事,她认为都是别人的错。大儿子总担心弟弟会夺走自己继承人的地位,各种排挤,但在父母面前假装。小儿子很聪明,不屑名利,于是选择回避,哥哥对自己的暗杀,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也选择隐瞒。

皇后一族被杀事件中,是哥哥假装弟弟传信,向董卓人物告密小曹操的躲藏之地。

弟弟与小曹操是师兄弟,心中认为师傅偏爱师弟,也固执己见,坚持不肯交出师弟,非要带领学院静坐抗议,惹得董卓大肆屠杀。

为了救下所爱的女孩,弟弟顺势假装投靠董卓,获得权势庇护女孩家族其他被充做营妓的女子。

弟弟的母亲,也就是那个妻子的闺蜜,认为皇后家的女孩是狐狸,媚惑了自己的小儿子,勾引了自己的大儿子(大儿子试图借酒强迫女孩),让自己家族不宁,怨恨婆婆教坏小儿子,与自己不亲,与大哥不和。

闺蜜向妻子讨教,妻子唆使她暗地里让人撤去小儿子对皇后家幸存女子的保护,她们一定会愤而自杀,那个媚惑小儿子的妖精也会失去希望而自杀。

两人谈好,让妻子的小女儿嫁给闺蜜的小儿子。

但阴谋暴露,小儿子让婚事的对象变成了自己的刚断腿的哥哥(黑化的弟弟做的),代替哥哥上门提亲,并威胁男人加入对付董卓的阵营,因为结亲的事情闹得人尽皆知,男人一家被骗上了船。

妻子知道小女儿喜欢弟弟,所以促成了和闺蜜儿子的婚事,谁知道对象变成了哥哥。虽然妻子对女儿有爱,但是抵不过权势,弟弟一家承诺,她的小女儿会成为主母,生下的孩子会成为下一任继承人。

1 个赞

上面的情节中,男人的选择是矛盾的,无法调和世俗生存与精神之爱,妻子嫉妒与不安,他选择疏远,宠爱其他的姬妾,他消极地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和努力。只是后悔不该让妻子生下孩子。似乎应证了娶妻娶贤,嫁夫重德。

现实中许多人也因为年轻,看重表象外貌或家世,对人品性格并不了解,仓促迈入婚姻,以至于后来发现三观不合,又不能沟通包容,以至于出轨,一步步错,催化剂越来越强烈,只因最开始的选择。

而妻子的嫉妒或自卑,则是被群体意识影响,执着于权力而获得价值认可,越陷越深,害了女儿。

闺蜜则是糊涂无知,被偏爱而有恃无恐,养废了大儿子,推开了小儿子。

弟弟则是一味退让,不善于表达边界。他最终走上了不择手段的权谋之路,只保留曾经的旧爱在心,从此封闭心灵,不再心软,而是冷硬的争霸之路,虽然说是要结束乱世,让百姓安定,但百姓或许只是个抽象概念,不定什么时候就迷失初心而走歪了。

1 个赞

我认为在娱乐休闲中,也的确如你所说,能够带来学习与思考。

你侧重于阅读故事情节,并且展现出很强的故事归纳能力,并且可以作进一步的分析,以反映到现实。这或许就是你在“娱乐休闲”看小说的长期经验中产生的学习思考的精华。


以下是我的个人片面看法:
在情节优秀、人物丰满的良好作品中,或许可以发现这样一件事:

  • 1.故事人物最开始具有某种小我之偏见,或者说个人局限。此时人物是未成长的,或者说是“扁平式”的面具人物。但是这样的人物,如果是主要的,那么则会有一个矛盾,这个矛盾是表象的小我,与内里的真实自我,这个矛盾最开始是潜在的,并会被逐步揭露,显化于人物的行为中,以赋予剧情张力;
  • 2.这一偏见,或说局限,导致了人物要经验某种催化剂。于是矛盾发生。正如你所提到的“现实中”的婚娶矛盾,这样催化式的矛盾也会在故事中愈演愈烈,形成逐步加快的剧情,在这里,主要人物的内心开始分裂,表象的自我与真实的自我分离;
  • 3.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各个人物从中收获到经验,从而塑造出不同的人物特性,并刻画其成长历程;
  • 4.对于着重刻画的人物而言,或许需要在挣扎或者低谷中经历一种灵魂暗夜,该人物感受到自身的无力,开始以某种形式内省,于是原来的表象小我的外壳开始抖落,展现出内里真实的自我。当人物的自我觉察开始闪耀,此时就开始了蜕变,此时人物对世界的看法,也(借由觉察自我)开始转变,分离的假象开始消解,人物完成了对自我的认知,实现了自我的再次统一;
  • 5.奠定故事基调、乃至于能够映射一定价值观的,是人物在故事中的选择。当选择是借由发现真实自我的主动时,这部作品是积极的、有光明的(哪怕这一故事是悲剧);当选择永远只是消极被动的、受迫的、并不来源于真实的自我时,这部作品是消极的、灰暗的(哪怕这一故事最后走向所谓的完满),故事人物将无力改变故事所呈现的氛围形势,转而被拉回到那个旧世界中。
1 个赞

感谢无人的诚挚回复,你对人物情节与催化剂的一番理论叙述,我都觉得你似乎是经验丰富的作者,写过许多小说了。

如果没有,你真的不考虑写一写?

我之所以感兴趣其实也是在学习,平衡我过于关注内在喜欢独处的特质,所以我关注社会事件和小说,以及历史,是借这些【非实质的群体相处】,在学习了解第三脉轮的工作,以免陷入宅居族退缩到第二脉轮。

1 个赞

没有写过许多小说。虽然一直有这方面的尝试,但是都不算太成功。

上面的理解也是最近两天对学习如何创作剧情之后的感想。

有机会一起交流啊,我目前更善于写短篇,为了阐明某个道理,借起伏的情节实现角度立场的变化,从而实现某种人物的认知变化,长篇由于我过往对现实群体不感兴趣,了解不多,也就无法成为养料和情节资源库,所以如今借助小说和历史和社会事件,是想有更深刻的认识与记忆,以后才能自由取用。

1 个赞

好的,我目前也在粗浅地学习短篇写作。

我觉得从这些书中不仅学习了对错
更学会了包容
这世界上很少有人没有缺点
如何包容别人的缺点才是辨认出对错之后的漫长课程

1 个赞

确实,包容才是重点,不知道其他人如何包容的,我的包容很难,我做不到一般人那样,能够轻易放下而不在意不在乎。

而介意的事情,我会一直放在心上,等待
去扩展认知,逐渐变得不那么排斥。

因此我也不批判自己的偏见或批判,我大多数放在心里,远离那些不喜欢的事物,也是以防严厉的批判说出口,会推着那些人更走向黑暗,那就造孽了。

2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