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心的理解

这个帖子涉及到的信心是十分核心的,有大量关于信心的谈论。确实可以通过这个主题作为一个切入点,去探索信心,能带来巨大的帮助,这是每个寻求者都绕不开的。

2 个赞

我想我大概了解到你的意思了!

不过,也同样有一个理解?

展开讨论的详情

那就是前面讨论过的那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意义,这个变貌可能对于一些偏好理性的伙伴们会是有益的,因为这意味着从有限到达无限。

我了解到了你的意图,可能是有一些片面的否定会造成其他人的阅读困惑。因为别人的经验不一定是这样,这就好像一个从基督教变貌认识到一的法则的人,去否定佛教,结果会对从佛教变貌认识到一的法则的人有片面所带来的影响一样。

但是也请宽容我的不是,因为我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我的回复也是面向一个具体的人(觉察到对方的一些特性),从而选取我所认为的合适回答,中间肯定会有一些限制的。

但是也许这个限制,反而揭示的就是信心这个主题本身,因为:

说实话,个人在感知到不同的观念倾向之后像是被冲击了一样。但是正是因为这个意义,愿意去理解其他人的理解,从而从那个狭隘的个人见解中释放出来。因为相信一切理解都可以通过各自的独特方式与面向走向同一个地方。

并且更多面向信心这一主题的理解也许还会继续产生,从而“使这资讯多样化[1.10]”,可以服务到更多面向的人。这是一个理解,并且这个理解在以多样化演绎它自身,这也许同样有关于信心本身。

3 个赞

当然,最终要走出属于自己的经验,理解,整合,其他人只作为一个参考。否定之否定,仅仅作为一个可以参考的思路,也总不会在这个反复否定中,最终以调和矛盾为一作为结束。:heart:

2 个赞

RA: 我是Ra, 信心(faith), 该发声振动变貌, 或许是横亘在 那些属于[我们会“称为]“无限道途的实体们” 与“ 那些属于有限证明/理解的实体们” 之间的一块绊脚石.你理解到 信心 与 智能无限1(intelligent infinity) 之间存在一致性的关联, 这是十分正确的.然而 前者是灵性的用语, “后者对于拿着尺规与笔寻求的人”[的概念架构变貌]而言或许较能接受.

注:“(智能)无限道途的实体们”,“灵性用语”,以前者编写一个故事例子:

小敢,傻瓜一个,想漂流去西岸登陆爱与光中心,没多少天的食物,穿一套破烂衣服,也没多少物质与金钱去到那里登陆怎么办?

或许小敢虽漂流可以猎取鱼肉,喝些雨水,是未知的?怎么样在可能饥饿时发挥无限智能时获取鱼肉,是未知的?什么时候有雨水解决干渴是未知的?就算都能解决这些问题,遇到风暴怎么避险也是未知的?只有勇敢的心或所谓的有勇无谋(无智慧)。
这在黑暗中摸索着无限智能,当下极限尽可能解除他遇到的困难遭遇,从内在锻炼信心的肌肉(别误解为外在肌肉),同时启蒙了信心(勇气)。

在未知中,或许小敢总遇到鱼群,有海豚的帮助,或许小敢能遇到海豹解决寒冷的问题,或许阳光明媚,天气不寒冷?或许,小敢遇到一艘大船也去西岸?这都是未知的,小敢只认识自己活在当下。

注:“有限证明/理解的实体们”与“”拿着尺规与笔寻求的人”,以后者编写一个故事例子:

首先,小理,建造一艘木筏逃到爱与光中心,要求有指南针,理性分析到达西岸登录陆没美元怎么办?顺便带人民币兑换吧!哦,家里还有古董顺便带过去,不会说英文怎么办?拿个翻译机吧,坐船漂流可能冷,带上一些厚重衣服与棉被。漂流中没食物怎么办?带些湖南的腊肉与四川榨菜与金华火腿,没有锅与燃气,也带上去,喜欢梅菜,香肠换换口味也带上去吧,带10多箱矿泉水吧,途中是否有海盗,也不知道是否安全,是否要防卫带把西瓜刀?去那里没有亲友怎么办?劝劝双生火焰一起带去,思念亲友怎么办,也劝劝他们带去。干脆组团去吧!那木筏不行了,要弄一艘大船了。食物太少了,没有信心啊,带几百斤大米吧,也带泥土、种子在船上种菜吧,也搞些渔网捕鱼吧。

可以了,现在准备好一切,(这好像是)信心足了。

然后,在谈论塔罗牌15号—17号牌的一些内容说明;

怎么样启蒙行家的信心?行家信心不是说预备一切物质寻求,而是如这段:
RA: 我是Ra, 我们不想在这样一个核心的询问上显得肤浅, 但我们注意到“灵性的本质是无限地细微”, 以致于照在灵性伟大黑暗的光 其产生成果的影响常常不及“黑暗本身明显”. 当每一个行家尝试使用灵性的催化剂,许多行家选择的进程变成一条困惑的路径. 只有很少行家成功地领会太阳的光芒.显然地, 大多数的行家在月光中摸索前进, 如我们先前所说, 这道光可以欺骗 也可以揭开隐藏的奥秘. 因此, 容我们说, 这个母体的旋律通常似乎是属于负面与邪恶 [这是你们的称谓] 的本质.

1 个赞

感谢你对信心与理性的关系的继续阐发!我认同你所意欲表述的看法。我们可以接着来扩展这一点,好继续在这个面向上继续阐发信心本身。

对信心与理性关系的继续扩展详情

你已经注意到,你所引用的一法原文[3.9]中,各个意谓具有一定对应关系,这个关系如下:

范畴 信心 智能无限
对应对象 无限道途的实体 属于有限理解/证明的实体
对应变貌 灵性的用语 拿着尺规与笔寻求的人的概念架构变貌

1. 两列纵向的对比

对于信心-无限道途的实体-灵性的用语,这一列纵向对应关系,和谐是经常的。

对于智能无限-属于有限理解/证明的实体-拿着尺规与笔寻求的人的概念架构变貌 ,这一列纵向对应关系,和谐并不是经常的。原因在于,智能无限与信心具有一致性的关联,但是那些属于有限理解/证明的实体,还尚不能以智能达到无限,因此总是会有矛盾。

这是因为,至少在这个地球上人类的范畴中,没有一个有限实体的智能(intelligence)是真正无限的(infinite),从而不可能以完全的理性达到智能无限(intelligent infinity)。每一个人类个体都是有限的,正如我们为什么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不会是光本身,也不会是暗本身。

2. 信心与智能无限的横向对比

但是我们可以姑且假定存在一个完全理性者,好从这个假定上将信心与智能无限的关系阐明。这个完全理性者将拥有全部无限之存在的知识,了解每一件事情的原理,乃至于知晓每一个原子的过去与未来,了解每一道能量的来去。从而,整个宇宙对于它而言是完全已知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智能无限就已经发生,一切都是已知。那么,还有什么是需要相信或者不相信的,是否还有什么需要恐惧? 没有,从而,信心“消融”在这样的智能无限中,或者反过来说,与智能无限合而为一。

3. 完全理性者的虚假

但是,这样的完全理性者,在有限的层面,却是虚假的。或者说这样的完全理性者,只能是所谓的太一无限造物者。一旦一个有限的存在,宣称自身为“完全理性”、“纯粹理性”或者说“绝对理性”,那么这个有限的存在必然以自身的有限性排斥其它存在。道理是简单的,我都是那个“太一无限造物者”(这是虚假的)了,那么我还需要其它存在干什么(并不视其它存在为造物者)?

因此,在人们的理性发展过程中,始终发现了一件事情:理解之外,还有理解;存在之外,还有存在,无法穷尽这个世界的所有知识(哪怕这个世界的范畴限定在这个幻象的物质世界)。于是,有限理性的最高证明就是自身理性的有限。

这样,将理性自身予以否定,理性反而将从有限向无限过渡,这一过渡的实质是信心。因为自身理性有限,从而以信心接纳其它存在部分——这一过程并不以理性发生(因为已经出离了理性),但可以通过理性说明,正如你和我现在正在诉说自己的理解一样。

4. 有限理性的无限阵列

因此,在自身有限的情况下,我们通过信心呼求更多的理解。正如在这个帖子里讨论的信心本身,信心从每一个面向中被人寻得,每一个自我对于信心的理解,都是对信心的一种说明。从而这无限多样化的理解,构成了一道有限理性的无限的理解之阵列,使得这一理解趋近于完全(但是并不能达到真正的完全),这个过程就好像这样:

如图所示,在经过我们自身智能的理解之后,我们说出了自己对信心的每一个理解,但是这些理性以及它们的产物,并不能构成信心本身(正如你在名字叫做“小理”的例子中所反映的那样),因为它总是相对有限(正如你所反复强调的“有条件性”一样)。唯有信心,是向未知进发的真正动力,有限的理性做不到这一点——它只能局限于自身。因此理性在矛盾中前进——因为理解之外,还有理解,存在之外,还有存在。无限阵列中未被发现的新理解、新存在,总是会对已有的理解与存在构成挑战。

所以,有限理性的最高证明就是自身理性的有限(也许可以这样说,没有什么证明再比这个大的了)。当理性接纳了自身的有限性,也就过渡到信心,从而可以去穿越绊脚石的界限,进入到未知的无限延展中。这个过程意味着接纳,接纳自身的不是,从而接纳其它存在所是(也可以是相反的)。

于是,信心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彰显,正如你所举出的“小敢”的例子,通过一颗一往无前的勇气之信心,去面对接纳一切,从而活在当下。这是属于无限的美好。

当信心在未知中前进,理性也随后就跟着向前。因为经历了这么多未知,将未知化为已知,又将产生许多理解。就像在小敢的例子中,在他漂浮在大海上,可能看到的一切鱼群、海豚、天气、轮船的风景与遭遇中,都将造就新的理解(这正如我们的人生一般)。因此,在这个面向上,可以了解到:

(1)信心总是在前面的,理性总是在后面的;

(2)理性不能通过自己导致信心,只能通过否定自己导致信心,信心却能够导致理性。这是因为信心可以进入未知的无限进展上的缘故。

5. 爱与智慧,正面与负面

以下可能会是属于偏题内容,但是也许可以在上面的基础上继续说出这样的扩展觉察以供参考。

信心与理性的关系,也许可以继续延展为爱与智慧的关系,乃至于正面与负面的关系。我们通过对比来试图显化这一点。

首先来看爱与智慧的关系,与信心与理性的关系之对比。

在上面,也许可以感受到,信心是要求接纳一切,并将自身放射到一切已知与未知的存在上,这似乎像爱。

而理性要求归纳一切,体察到一切的关系,这当然是智慧。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似乎常常伴随着分离的变貌。最为显著的一点就是:认为只有一种理解是最完全的、最正确的,从而评判其它理解的不是。这不仅经常发生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实际上也总是发生在人类的历史长河里。

这样的运动,带来的是分离(正如我们可以想到的许多或大或小的纷争)。那么,这样的发展途径走下去,并且试图纯化,最终就是试图以一个有限存在宣称“太一无限造物者”,或者其变貌。这个结果的最终,就是要求排斥其它一切存在以肯定自我,于是转为了负面途径。

于是,也就转到了正面与负面关系的一个侧面,情况也许就会类似于这样:

[25.11]Ra:我是Ra.第五密度是光或智慧的密度.在此密度的所谓负面服务自我实体处于高水平的觉知与智慧,并且他们已经终止活动,除了借由思想.第五密度负面实体是非常压紧的(compacted),分离于其他一切事物.

[85.11]……当一个实体达到第五密度的精炼程度,那本不存在的东西将被进一步地延伸, 这样的实体在探索智慧密度之际没有同情心和普世大爱.借由自由选择,它们经验着自己所希望的事物,并且它们诚挚地认为绿色光芒能量是愚蠢的.
那本不存在的东西可以被视为自我强加的黑暗;在其中,和谐被转变成永恒的不和谐.无论如何,那本不存在的东西无法持续渡过整个[第三密度的]八度音程,并且正如黑暗最终会呼求光明,那本不存在的东西最终将呼求那本来存在的东西.

在这个过程的发生与末尾,也很像信心与理性的关系,负面途径从正面途径中分化而来(正如信心先于理性),却最终也只能呼求光明(理性回归到信心去呼求其它存在,从而造成继续向前的进展)。这也许是没有信心的理性,没有爱的智慧需要经过的过程。

于是,当信心(灵性的催化剂)发生,在一个层面上,黑暗中的理性之高塔被闪电击打(赋能),展现出它的破绽,破坏了它虚假的完全,一切终于得以继续向前。

不要依赖理智,它就是一坨屎,一把为了肉体生存而存在的刀。多数时候都是愚蠢甚至妨碍人类往灵性发展的

无须过分依赖理智,我认为是对的。

“理智就是一坨屎,一把为了肉体生存而存在的刀”这一陈述,我认为是有待商榷的。

因为这其中并不包含理解与接纳,只是一种为了否定而否定。并且,这个对理智的评判,本身就是在理智的变貌下作出的(没有理智,无法进行评判与评论,只不过在这里,评判或评论的对象恰巧是理智本身)。

什么东西才是真正妨碍人类往灵性道路发展的?我想,也许除了分离之外,别无其它了。你意所指的理智,只不过是这一分离的一种显化形式而已。

也许在这个方面上,仍然要考虑信心本身。并不能为了信心而信心,从而排斥其它存在。信心的本意是接纳一切,而非漠然的排斥。

1 个赞

理性与理智不同

买鸭,理性与理智不同。

1 个赞

到底什么是理智呢
有个经典哲学例子
如果你在一辆刹车失灵的火车上
它即将撞到前面五个施工的工人
你可以改变轨道撞到旁边一条铁轨上的一个人你会改变轨道吗?
理智会告诉你应该改变,因为死五个人比一个人多
而让你质疑这个决定的就是理智以外的东西
理智掌管的是权衡利弊,理解与包容不归它管:joy:

2 个赞

我认为,也许在你所举出的这个电车难题的例子中,尚还不足以将你所说的“理智”与“理智以外的东西”区分开来。

详细原因

因为:真正的理智是,在电车难题发生之前就避免此事的发生(不需要去扯不能避免,它能发生就能避免,因为这并不是一个无限的事情)。于是这并没有出离理智的范畴,然而却同样可以质疑这个权衡利弊。

就像在这个名为现实的幻象世界中,就电车难题这个例子,它展现的情况之所以很难发生,就是轨道系统诸多调度规划的工作之结果(调度规划同样是在权衡利弊),因而这一结果反而是理智的产物。如果说,一个电车司机今天想随意开快一点,明天想随意开慢一点,并不采取理智的规划,那么反而就更有可能出现电车难题,甚至是电车相撞。

并且同样有一个反过来的例子,有一个大的,一个小的俩苹果让一个人选择,结果这个人却说:小孩子才做选择,我全都要!这同样可以由理智造成出离二元对立之选择之外的选择。

所以,并不能通过限定一个狭隘境地来漠然否定你所说的理智。也许在评论某个存在之前,首先可以尝试以接纳的态度理解它,接着再经过这个接纳的理解对其予以评论,我认为这会是一种蕴含信心的理解。

也许可以就你的语言来显化这一点?我先请求你原谅我可能的冒犯。我们也许不必这样说:

因为“理智不包含理解与接纳”
所以“理智就是一坨屎,…,多数时候都是愚蠢甚至妨碍人类往灵性发展的。”

请容我说,这个推断或许是一种独断,或者说狭隘的评判。因为它并不包含对理智本身的理解与接纳,而只是通过理智之外的东西漠然否定理智本身。

但是,抛开电车难题这个例子的狭隘性,我能够理解你的意思。因为不管理智也好,理性也罢(在这里我并不会对理智理性两者作严格区分),始终都是有限的。它并不能脱离于已知,从而始终呈现出一种狭隘性(正如在这个场合里,这个电车难题它的内容本身之狭隘,与它使用在这里的狭隘)。能够导致从已知走向未知,从有限走向无限的,始终是信心。这一关系,已经在上面论述过。

这世界上的意外如此之多都是因为不理智造成的?
之所以有意外不仅是因为不可能所有人都时刻保持理智,还有其他理智不可控制的非人为因素
何况我说的这个例子中根本没有提到其他人,你可以假设这车上没有其他人,否则也不会轮到你这个不开火车的人决定是否转向……
如果你无法想象这样的情况而讨论它的发生是否是理智造成,那我们没办法继续讨论:joy:

1 个赞

我能想象到你说的情况。但是无论如何,这个假设不能成立。

原因

这是因为:脱离了其它人,这个思考就没有意义。这个其它人不是铁路上一侧的一个人加上另一侧的五个人,而是造成这个景象、并且看似将选择的权利交给你、让你去做选择的人。

形而上地说,其实就是这个电车难题的发出者与相信者。这个相信,反而是很难有信心的,因为这是一种幻象。

举个例子。询问今天晚餐是吃屎(请容我这样说)还是喝尿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也可以假设这个问题里“没有其他人”,只想象这个情况本身。但是,这个问题如果成为一个非得要人在这样的二元对立下强迫他人选择的情况,我想,不难看出,这是一种负面之恐惧(或许可以用你的敏锐直觉感受这一点,我发现你在很多方面上可能是在使用类似直觉的东西理解事物,并且这个能力可以是敏锐的)。

因为它非得强迫他人走进这样的一个幻象之中。因此这个情况有一个发出者,这个发出者就至少是包含于你所说的“其它人”中,否则,连这个问题本身都不会存在。如果说这个情况的发生者就是自己,那么这个情况就是一种“自我强加的黑暗”。

事实上,人可以不吃屎也不喝尿,选择可以做在该选择题之外而非该选择之幻象本身。(这些选择的幻象常常表现一点:人以为人自己有选择,其实在这些选择题的限制下人压根没有选择。真正有能量的选择发生在该选择题之外,从而破坏这一幻象本身。)

因此,完全无视整体去讨论局部的分析我认为是不适宜的,因为这必然会造成一种分离的倾向。无论如何分析局部,最终始终要回归整体。从而,这始终可以透露出一点:因为对某物还没有完全接纳,所以始终会对一些存在有抵触。正如一切坏与更坏的二元对立选择之问题,那不管怎么选,如果始终局限于问题的情况本身(而不去接纳更为广大的存在),那么无论如何都是没有希望的。但是正是因为存在之外,还有存在,以至于有无限的存在,一旦这样的无限阵列被接纳,信心就能发生。

在以上讨论的基础上,我们接着可以看你的评论一开始的问题。当然不可能将一切意外完全归咎于不理智,更多时候是:当理智还没有起作用,意外就已经与明天一同前来,因为并不会知道意外发生的必然(所以只能视之为偶然)。所以说,理智(以及理性)总是有限的。所以信心在这样的有限性中显得尤为可贵——因为这就是从已知走向未知,从有限走向无限的钥匙。

我想,在这一点上,我们并没有根本上的分歧,并且我真正意欲表达的,就是这一点。只不过这个讨论似乎陷入了过分热衷于否定理智与否的情况中,这还是因为各自理解方向的独特性。但这同样没有什么大碍,因为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描述同一件事情,也许反而会对其它人而言更具参考意义——这最终也同样是一种信心。

吃屎算什么
快渴死的时候喝尿都很正常
快饿死的时候吃人都多的是
如果你不喜欢假设的例子
那说一个真实的例子,快饿死的时候你是吃人还是不吃,是吃死人还是把活人杀了?如果要在一个群体里选择一个人来吃你怎么选?如果对方自愿你吃还是不吃?

这并不是制造恐惧,而是对自我的一种解析,我们此生不一定会遇到但也不一定绝对遇不到。这对理解自己与反思有很大帮助,这两个例子都是哲学课的经典例子

第一个例子的关键是你会不会为了救一群人而牺牲一个,生命是否用数字衡量?这种类似的假设很多,比如如果你是医生有五个病人需要器官移植,你会不会杀一个健康的人去救这五个等等

第二个例子来自欧洲以前发生的真实案例,遇到海难之后几个人在小船漂流最后得救,他们吃了其中一个人才坚持下来

回复详情

所以说呀。你看,就吃屎这个例子本身而言,并不能从这个例子本身的选择里回答问题,而不得不借助这个选择的例子之外的“快渴死”、“快饿死”的额外情况加以扩展,接着才能过渡到你所谓的“真实的例子”,从而以这样的形式突破了这个狭隘的选择问题本身,于是视野陡然开阔。那么,电车难题不也一样吗?我请求你沉思其中的同一性。

至于你说的第二个“真实的例子”,我有自身的判断。我会将生还机会留给他人。这就是我的选择,因为此时这里关于我自己。而在之前的电车难题里,若不突破这个例子与自身看似联系、实则陷入很大的分离的幻象,则实际上漠不相关。自身能改变什么?或不能改变什么?这个改变在于电车难题之外,而不在于电车难题本身。我请求你沉思这两者的区别。

再者,在这里对于例子的争论,似乎已然脱离了信心的主题,甚至于已经脱离了对理智的讨论。如你所说,这过渡到了对自己的理解与反思中。我没有意愿反复做同一道电车难题。但请求你看到,关于信心,我们所说的并没有实质性的分歧。

至于“制造恐惧与分离”这一点,我也有例子。比如说很多PUA手法,那就是要求被害人在狭隘的情况下做一个又一个选择,然后就逐渐入套了。在此中,被害人逐渐找不到自我,而成为了其它自我实现其自身目的的工具。这是常见的。但是通过信心,可以打破这一切分离之幻象。

最后在返回一个我个人的真实的感受吧。当然,这个感受并不会对你有任何负面性的指责。当你漠然否定所谓理智(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理性)的时候,你有没有在或自觉、或不自觉的情况下否定我呢?因为我花了很大篇幅来说这件事情,从信心到理性,再到理性如何否定自身从而回归到信心中。我的大量工作,都花费在了这样理性与理智上。但是你一句“理智就是一坨屎”就把这一切都全都否定了。并且当你作出这样的诠释的时候,是否也同样会对其它偏好理性与理智的实体,有所狭隘的影响呢?

如果我的理解哪里有误,我认为可以慢慢讨论,指出错误的点在哪里。我认为这是好的。带着这样的信心,我对你回复,并将这样的自我展现出来,并且试图显化信心这一主题本身,而非非得要和你争一个高下。这就是我对自己的辩护,而非对理智或理性的辩护。

回复详情与质询

想来想去,还是在这个基础上,最后回答你所说的“关键”,也许这会是你比较关切的问题:

容我带着仇恨说,这个事情发生本身,或者这个例子本身,就是对生命的漠视(尽管它带着看似在拯救生命的伪装),因此此时用数字衡量没有意义。换句话说,“早干嘛去了”?

那么,凭什么我要接受这样的选择?我能选择的,只能是通过以自身为代价去为其它生命付出。而非漠然以一部分其它生命代替另一部分其它生命——那并不是我能选择的,或者说我的选择不会真的有什么意义。唯有在以电车难题为代表的这件事情发生之前,以自身的意志去改变导致这同等坏的结果之事件发生,才是真正的选择。我想,我们应该要有这样的信心,而不是始终困在这样一个现实或假设的幻象中走不出来。

附注:如果某个人(或某个思想形态)告知,不能在电车难题之外解决电车难题,就是非得强迫要按着你的手扳动道岔选择方向。那么此人(该思想形态)究竟散播的是信心?还是恐惧?——因为这个人(该思想形态)实际上在妄图宣称:一切在黑暗中无解,无论怎么做都是坏的,此时的对比是如此强烈。但是我就是相信可以在在电车难题之外解决电车难题,正如信心本身:

那么,我质询你,关于信心本身,我们的理解会有什么区别?如果有,请予以声明。

谈到的这个例子,感觉跟极性或许有少量关系,对于尚未有意识选择极化的第三密度实体,也许不一定会考虑那么多,仅仅与紧急情况下,权衡得失的选择有关。可能也不一定特别联系到在灵性学习领域的信心。

1 个赞

是的,我认同你的看法。但是或许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拓展理解?

无限阵列的拓展理解

面对任何一个系统中的各种问题,你所说的“尚未有意识选择极化的第三密度实体”总是要进行权衡得失的选择,这是理智的变貌,在紧急情况下尤其如此。

但是在这样的权衡得失的选择,最终会导致一些实体了解到一件事情:那就是当一个系统之内具有不可避免的冲突与矛盾的时候,那么解决这个系统之内问题的方法,在该系统之外。相信这会是我们很多日常生活经验中可以观察到的。从而,这带来了无限的进展,因为实体们会发现,一个系统的存在之外,还有存在,并且这样的存在始终存在,最终成为全部存在,于是这一无限延展的阵列构成了无限之长河本身。

但是面对直接这样的无限,实际上就是面对未知。那么如前所述,能够走向未知的,不是局限于已知的理性(及其理智变貌),而是信心的一往无前。由此从世俗的权衡利弊的“轮回”中,开始过渡到灵性上的信心中来。这一个过程,我想是清晰的,这是一个逐渐发展扬升,从而实现质的飞跃的“惊险一跃”。

哲学-辩证法的拓展理解

多说一点以供继续扩展:

这一扬升过程,在理性思辨色彩浓厚的西方的近代哲学(尤其是所谓的德国古典哲学)中,反映在了从康德的“二律背反”(一切皆处于矛盾中),经由费希特等,到黑格尔-马克思的辩证法(黑格尔从唯心主义的角度阐述,马克思从唯物主义的角度阐述)的发展过程里。非常经典一个变貌,就是我们提到过不少次的“否定之否定”。其实除此之外,在黑格尔那里,还有“开端即决心”的论述,这一决心,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信心的变貌。

当然,这个只是看到有小伙伴对哲学有不少兴趣,所以多提了一嘴,意在多提供一个视角。不过并不需要非得看什么经典著作才能理解,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道路。提出这个例子本身也意在说明,理性的终极,也的确是认识到了信心。正如之前所说:

因此,阐发了从世俗的“权衡得失的选择”走向灵性领域的信心这一过程。

电车难题的负极哲学可能性

另外,再谈这个电车难题的例子。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在很深的层面,可能来源于负极哲学,理由已经在上面说过了:

暴露出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这有点像黑暗森林法则。在坏的选择与坏的选择中,那么在权衡得失之下,人们最终只能惶惶不可终日地寻求自保,从而分离的幻象得到伸张。但是信心本身,就是能够打破这一切分离幻象的东西。因此这个例子在关于信心的讨论中被显化,反而也许更有助于扩展对信心本身的理解。因此,对它的提出与讨论,我认为在某个层面上反而是适当的。

正因为很多人不考虑这些问题才会一生都没有选择出来,因为也许一生都不会面临这么极端的选择
这也是我为什么觉得人类想要发展灵性必先学习心理学跟哲学,不了解自己不了解人性不会反思是不行的

1 个赞

你觉得你可以在发生之前就阻止有这样的信心很好啊
这样的信心是理智的吗?我们在讨论的是理智是什么
当一件事情发生事再想当初干嘛去了有什么用呢?如果不学会反思悲剧只会一再发生,无论你多么理智多么有信心,实际上悲剧天天发生。幻象不真实痛苦却是真实的,因为他们认为那是真实的

1 个赞
回复详情与再次质询

第一,如上,信心与理智的关系已经反复讲述。从信心到理性(及其变貌理智),再从理性回归到信心的关系被一再提及。我不希望在没有被理解的情况下被否定。这样的讨论不会有任何结果。

第二,“回想当初干嘛去了”本身就是一种反思。反思之所以是反思,就是因为从一个已经发生、已经遇见的情况反射到“本应该如何”,从而在后续的经历中避免它。如果不是反过来寻找之前是否有缺失,那么我不知道怎么构成一个反思。在这里,你逻辑上疑似有些前后矛盾,但是我理解你意欲表达的意图。然而,请容我说,这个逻辑上的矛盾显化了一件事:你只是在寻求漠然否定什么,而不是予以理解,因此出现自相矛盾。我请求你予以理解。

第三,悲剧天天都在发生,但是这又如何?你欲意说明什么?这一切都改变不了是吗?就应该逆来顺受是吗?因为这样的“既成事实”,人类就应该活在这样的处境中吗?我想,这并不是你真正想说的。但是你只想以此否定我所表达的信心。因为这仿佛就差直接说:“你的理智和信心到底有什么用?”了。

第四,你并没有正面直接回答我的质询,我渴望你的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