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莫夫宇宙中的社会记忆复合体

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年1月2日-1992年4月6日)是美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曾7次获得雨果奖,2次获得星云奖,以及1次星云奖终身成就大师奖。他一生著述将近500本,其中便有赫赫有名的《基地系列》。
在《基地系列》小说的第六、七部中(分别成书于1982年和1986年),阿西莫夫创造了“盖亚”这个概念。在书中,“盖亚”是一颗星球的名称,是这颗星球上所有人的自称,以及这颗星球上一切的总称。这个概念与Ra提到的社会记忆复合体简直一模一样,这颗星球上的人们彼此可以通过意识来交流,人类之间没有所谓隐私,他们把这颗星球上所有事物看成一体,即一切都是“盖亚”,在这颗星球上,所有生物、有机物、无机物都是生命共同体,共享各自的信息、记忆、喜怒哀乐等情感。人们之间彼此有爱关怀,他们有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却始终不对其他星球的人们进行干涉操控,相反,他们承担着守护者的任务。

3 个赞

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出版时长横跨三四十年之久,在该系列第六、七部(大结局)出书时,收到了太多不好的反馈和批评,很多人都无法理解“盖亚”这个概念,他们觉得这个概念生硬而没有道理,并且不理解为什么阿西莫夫在小说结尾最终选择了“盖亚”,这个在第六部结尾才出现的概念,作为银河帝国宇宙中最终的模式,而放弃了前面描写了整整5、6部的心理史学作为最终方案。然而,在看完《一的法则》之后的我,再次重看阿西莫夫《基地系列》的六、七部时,我的内心有多震撼可想而知,“盖亚”这个概念与正面高密度实体所形成的社会是何其相似,以至于我甚至怀疑阿西莫夫是在看完这类通灵资料后再写的,然而,理智告诉我这是几乎不可能的。这可以说是阿西莫夫多年来对于人类社会不停的思考,反思和总结所写出的其认为人类社会最好的模样。
阿西莫夫大概早已发现,若是人类社会仍保持旧有的分离模式,那无论是多么高的科技,多么发达的文明,最终等待人类的也不过是持续的控制奴役,不断的战争以及无止尽的毁灭,人类将陷入这样无止尽的循环当中,而无法脱身。而唯有把一切视为一体,不可分离的整体,互相在爱中,在坦诚和关爱当中,这个旧有的模式才可能被打破,而这个概念,就是我们常说的正面社会记忆复合体。
在阿西莫夫将要体验完自己的一生时,他在自己最著名的小说系列的最后一部中给出了他对于人类文明的思考:人类文明想要获得最终的自由,就必须要提升自己的精神属性,必须要将全体视为连接的一体,而不是盲目的发展科技,否则,再高的生产力,带来的只会是更可怕的毁灭和破坏(参考马尔戴克和火星)。

4 个赞

作为一个科幻迷,我喜欢很多科幻作品,比如刘慈欣的作品,像《三体》《山》《白垩纪往事》等等,但遗憾的是,我必须承认刘慈欣相比阿西莫夫,在对文明和社会的思考与反思上实在几乎没有,他所创作的各种文明,尽管在科技上很多都相当的发达,但归根结底,他们的精神意识等级和人类没有任何区别,俨然就是“人类文明的镜像”。
写这个帖子,我不仅是以阿西莫夫科幻小说读者的身份,也是以《一的法则》读者的身份。我仅仅认为这么震撼人心的作品不该被遗忘(我知道当然不会),同时,也是将我内心一直以来的想法表达出来,我觉得没有比在《一的法则》论坛上更适合表达这些想法的地方了,因为每一个《一的法则》的读者,在看到阿西莫夫笔下的“盖亚”时,都能够立刻联想到造物主带给我们的究极礼物–社会记忆复合体,那个构建在爱中,在包容中,在和谐和理解中的世界。

5 个赞

你说“以至于我甚至怀疑阿西莫夫是在看完这类通灵资料后再写的,然而,理智告诉我这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呀?为什么他不可能看过灵性资料?

用“几乎不可能”更合适一点
因为在那个这类灵性资料流传甚少的年代,阿西莫夫这种级别的人会去读这些东西的可能性实在是太小,并且阿西莫夫一生信奉科学,“盖亚”行星的形成在阿西莫夫笔下也是建立在科技的高度发达下的,然而我们知道,真正的社会记忆复合体的形成可以说完全不需要发展科技,而完全是灵性精神发展的结果。这也可以看出阿西莫夫纵然思想深邃,但仍然难以逃出人类固有的科技决定论思维
阿西莫夫在写完《基地系列》六、七部后,此后就再也没有写过有关这类概念的书了。相反,在这段最后的时间,他还写了几部有关机器人的书籍,阿西莫夫始终觉得人类未来的生存方式是与真正的人工智能相处,但我们知道实际上宇宙不存在真正的人工智能。所以,有太多理由让我无法相信阿西莫夫会看过这类资料。

2 个赞

Gaia的概念可不是他创造的,而是来自古希腊的神话传说
而且他写这书的80年代,美国可是充满了各种通灵信息的,而且信的人也很多。而且很多科学家也信神或者研究灵性信息,比如特斯拉
美国电视机在越战时期就普及了,所以信息传播还是很快的
不要太小看以前的人信息来源之广,全世界文化的互相影响之大。荣格的理论也是受到道家理论影响的,他还出过书叫金花的秘密专门讲吕洞宾的修行
还有关键一点是阿卡西档案,人类的集体潜意识是连接的。即使没有看过接触过任何灵性信息,也可以从梦中或者高我得到关于这些的信息

2 个赞

嗯是的,我知道“盖亚”这两个字不是他的首创,但是书中“盖亚”这颗星球的种种设定确实是他的首创
他确实可能因为各种更高的连接或接触而被接受这类信息,也可能是看过一些类似概念的信息而写下这些
但是,我想着,阿西莫夫愿意在他最有名的《银河帝国系列》的大结局写下这些东西,顶着被他的读者批评和不理解,写下他关于人类最终未来的这个设想,我就已经足够震撼了。

2 个赞

我最爱看的就是科幻奇幻,最有意思的就是看这些新奇的设定,有些写的好的甚至会有画面感
他写的我还没看过,有空去看看

1 个赞

哈哈,跟我很像,我也挺喜欢看这些科幻奇幻,穿越这类的设定,像什么《星际穿越》《指环王》之类的都很喜欢看

1 个赞

如果他是八十年代写这本的,那时一法已经在传导了,而且传一法之前小组还在传导别的通灵资料(从五十年代就开始了,QUO文集里有很多)
所以我认为阿西莫夫为什么要在最后的时候逆着他所有读者的批评这么写,就是因为他已经知道这才是真知,他要带着他的读者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grinning: :heart:

1 个赞

哈哈哈哈,如果真是这样,那阿西莫夫就真神了哈哈哈:rofl::rofl::rofl:

但事实是除了六七部,他就没再写过这类东西了

我以前看过了一些阿西莫夫的作品,还是很可以的。他后期的作品也是不错的,不能说他没有写盖亚就不是正向的嘛

哈哈哈,我懂你的感觉,有时候看到什么心中那个感悟太强烈了好想与人分享,但是环顾四周感觉完全没法说,唯一适合的地方可能就是这里了吧。
其实,我看了一些别的资讯,还真有使用科技比较多的,高于第三密度的存有(我猜他们可能是第四密度,或者是五,到了六应该就完全没有这个必要了),其实,看完你的描述,我感觉阿西莫夫很有可能经历过“社会记忆复合体”这样的体验,这种体验储存在他的潜意识里。也许他也是个流浪者。就像爱因斯坦,虽然也是流浪者,但是他一生完全是走科学路线的,并没有特别去研究灵性。
有时候我想,一些流浪者来到地球,特意就是让自己遗忘掉灵性的知识,好让自己发展科学的大脑,从科学的角度再次发现和谐,合一的可能。好让那些不能从灵性方面接受和谐的人,可以从他们能接受的,科学的角度来接受和谐,合一。

3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