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篆
1
这篇帖子是写给那种喜欢滥用“不要二元对立”的人的。
起因是因为那天我在群聊“一的书友会”里。分享了一些道瑞资料的问题,诸如:反对“本源”,说人的大脑是沙子构成的之类的
结果有一些人对我做出了以下的反驳:
1.道瑞的世界是同时性的,所以他们说没有本源是没有问题的。
2.灵性的世界充满悖论,我们不应该二元对立,我这样的行为是分别心的体现。
先说第1点,同时性不代表就没有本源,赛斯资料也经常讲同时性,但赛斯同时也讲了那个本源:一切万有。
所谓“同时性就是没有本源”反而是一种人类思维的理解,你为什么要把“发展”局限在时间里,认为一切同时发生就是没有发展?赛斯讲的很明确了,“无限性和同时性以一种我们还不能想象的方式同时存在”,永恒的当下也是不断变化的。
着重说第2点,这样的说法完全就是诡辩。这里我用道家的说法:
超越二元对立,不是舍弃二元对立,阴阳都是道体的妙用,本来就是道的一部分。
是在二元对立的妙用中不生执着心,不取不舍,妙用无穷。
修行是对自己,放下自己的执着,包容世间的一切。
如果自己看什么都不对,自己嘴上说着超越二元对立,其实这是大大的法执和对立。
超越不是消除事不执着。万事万物阴阳存在,但是没有了对立的心,这才是真的超越。
超越二元对立不是某些人强行消解一切差异的理由,请记住:修道从来都应该是高维兼容低维,如果继续用“没有二元对立”这样的幌子来诡辩,只会越来越偏,并逐渐丧失对假资料的判断能力。
4 个赞
GGG
2
哈哈哈,我想到了苏式诡辩,给你讲一个以前听到的笑话:
场景:
学生说:
“老师,我觉得每天布置的作业太多了,根本没时间休息。”
老师(苏联式诡辩):
“哦?你是觉得学习没用吗?那你以后别想着考好大学,更别想着有好工作了。”
这里的问题点:
- 偷换概念:学生只是说“作业太多”,老师却扭曲成“学习没用”。
- 恐吓升级:直接把一个小问题放大到人生失败。
- 二元对立:要么接受作业过量,要么放弃前途,没有其他可能。
- 话语压制:把问题转化成价值判断,让学生没法继续从事实层面讨论。
这类诡辩, 看起来是 逻辑讨论,但实质上它往往不在乎逻辑是否严谨,而是强调 立场正确、压倒对方。
每当讨论事实的时候,这类诡辩都会转移话题去讨论立场,一般手法是先给你扣一个帽子,安排一个弱势立场,然后用一个强势立场反驳你。
这里的偷换概念主要在于:你讨论材料的问题,他将这个行为上升到是否存在分别心的立场上。回避对材料本身问题的讨论。
其实大可以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你说我这是分别心,但你对我下这个判断,本身就是一种分别心,不是吗?”
“苏式思维”的核心就是:事实不重要,立场才重要。
一旦某种立场被预设为“必须正确”,那所有对话就只剩下 防御和进攻,而没有“探讨和澄清”的可能。
个人认为, 和“苏式思维”的人交流,可以把它当成展示给第三方看的对话。
- 对方不会被说服,但旁观者能看到谁在讲事实,谁在耍话术。
- 这样就不会陷入“对牛弹琴”的挫败感,而是把对话转化为教育性表演。
4 个赞
云篆
3
您分析的太精准了,我觉得这种人只是修道的混子罢了。
1 个赞
在这方面,我想到了一个情况,就是可能说的内容都有道理,但是被误用在了不恰当的地方。像Ra在一的法则反而对正面极性,负面极性讲的很本质,也很多,但是讲事物的两个方面,但并不一定说是二元对立的。但是,可能就是很容易经常从表面看待问题所致,一提到二元,就是对立,其实二元是有,但不一定就对立。如果很表面的理解二元对立和合一,很可能就会变得稀里糊涂。
4 个赞
独恰
5
“灵性的世界充满悖论”,如果是这样,那真理何在?如果相信一堆对立的事情,那怎么知道要去实践什么?
而且所谓的二元对立,也不是用在这里。舍弃二元对立的典型例子可以去看看老子的著作,柔和刚、难和易、有和无等等,这些是能体现二元对立的例子。而去辨别资料的可信度,跟二元对立并没有关系,这就是拿一个词硬套上去了。
4 个赞
云篆
6
是的,就是我刚刚讲的“超越二元对立不是舍弃二元对立,是在二元对立的妙用中不生执心”
1 个赞
云篆
7
其实这是《quo文集》里的话,我觉得这句话本身没问题,只是被一堆人在那里乱用
1 个赞
独恰
8
哈哈
,Q’uo这样说我知道他们想表达什么,用语言有点难形容,但并不是那些人想传达的意思
2 个赞
奥微
11
很有同感的一个帖子,于是想扩展一下。
经常听到灵性圈评论 ,谁谁评判或二元对立或者智力性,言下之意是觉得这些比较不好或低级。
事实上ra说的分享个人的成长经历中的变化,才是比较正面的做法。
也就是说一个实践并实证的人,会了解成长的各个阶段,知晓其中的细微区别,明白他人是走在自己的路上,必然就不是完美和平衡的,只要没有堂而皇之地实行一言堂,要求其他人服从和认可自己的观点,那么当这个人分享观点并得出一些暂时的结论时,同时并没有表现出封闭排外和绝对化时,好的做法是,compassion自己是否有过类似的对其他事件的看法感受和某种必然的暂时的偏见,借由这个共情,建立联系桥梁,接下来再分享其他角度的情况进行补充,此时对方也容易接受。
或者最差时完全不能接受对方的观点,不如想想自己持完全相反态度的观点,造成这些观点情绪的那个具体事件是什么,分享告知这个具体的事件,让对方明白自己为何暂时无法接受,如果可能,对方也能分享造成自己观点的具体事件。
我想以上的做法,不知道是否算是形成一种social memory complex的交流与沟通方式。
因为最近我发现自己常常处于类似骑墙派的状态,一时间看到这个例子,处于一种情绪,一会看到另一个相反的例子,又处于另一种情绪和认可另一种相反观点,这种状态很有趣,就像内在能够兼容完全相悖的能量,拥有了一种平衡的能力一样。
4 个赞
Ytchi
12
我同意“灵性的世界充满悖论”,而且认为物理的世界也是一样的。所以,我现在的理解是,真理只有一个,就是“道”,也就是造物者/造物,也就是其他宗教讲的“神”。而这个“神”和“道”是一切,也就是说,存在即真理。所以没有什么对和错,是人的意识偏偏要去给贴标签罢了。
但是,但是,但是,但是,一切中包括正极和负极,选择至关重要。进化必须选择一条路线,一切中包含这种“法”。不知晓这些法,不去选择自己的”法“,自己的路线,无法进化也是真的。无法触碰到“道”也是真的。
现在看事事情,人,情绪,想法等,尽量找到他们的正极和负极,并且接受,但是自己作为子子造物者,肯定还是会选择的。接受丑,选择美,接受恶,选择善,接受自私,选择慷慨,接受痛苦,选择喜悦…etc
我的座右铭之一:渴望知晓,为了服务,渴望服务,为了知晓。:)
这个座右铭的来源很有趣,本来是Q’uo给的白魔法师的语句的一部分“我渴望知晓,为了服务…“ 结果冥想中指导系统把它改为:渴望服务,为了知晓。当时还怀疑是不是出错了。恢复正常思维后认为,指导系统是对的。渴望知晓,增长智慧,真知,确实是希望提高能力,更好的满足服务的欲望。而真实的自己的追求确实也是”知晓“(真知,灵性进化,“白魔法师”一般)。而服务,增加极性是“知晓”,灵性增长的途径。
现在日常生活中面对不赞成的事情可以很容易的处理了。甘地和Ra教了一个简单的三段式:不同意,不满意时:
1- 我接受
2-理解(该人,或者该群体,或者事件)并且去调动爱
3-不合作
简而言之:非暴力慈悲有爱不合作。多简单 
2 个赞
Ytchi
14
这篇帖子是写给那种喜欢滥用“不要二元对立”的人的。
起因是因为那天我在群聊“一的书友会”里。分享了一些道瑞资料的问题,诸如:反对“本源”,说人的大脑是沙子构成的之类的
结果有一些人对我做出了以下的反驳:
1.道瑞的世界是同时性的,所以他们说没有本源是没有问题的。
2.灵性的世界充满悖论,我们不应该二元对立,我这样的行为是分别心的体现。
按我的认知:一切存在都是真理。那么这个认知“本源不存在”是不是真理。
这很有趣啊。想到这点,感觉理智逻辑不够用了,要宕机了。
找潜意识来对话。
潜意识认为源头是肯定存在的,是光,是爱,是创造。但是灵性的世界确实是充满悖论的。他们问我:一棵大树是否可能无限长高,直到天际。我说不可能。他说,你是对的。但是大树可以无限生长也是对的。如果法则改变的话,大树是可以无限增长的。又问我,那架失事的飞机上没有人生还,真理吗?我说是的。他说,但是你不知道,那架飞机上没有人落难也是对的。真理是相对的。
我说这些我明白,但是关于造物,源头,我还是无法理解。源头存在还是源头不存在,源头不存在,我从哪里来,我是谁 ?你们也说源头存在的不是吗,那源头不存在不是真理,对吗。他说,不,源头不存在也可以是真理。我追问,真的无法理解。回答,源头是有自己的法则的,但是有其他源头,不同的法则。似乎明白了些什么,但还是追问,还是不明白,那么,有一个总源头不是吗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也回答不了,我们没有进入,神秘,无法理解。
啊,似乎问题的核心是这个:那个最终问题,是神秘,无法知晓的。连这一点都是悖论:可以知晓,不可知晓都是真理。
1 个赞
独恰
15
从更高的角度来看,也许确实能超越对和错。而我们虽然在概念上理解这一点,但在真正的实际应用上却是很难做到的。
渴望知晓,为了服务,渴望服务,为了知晓。
你的这句座右铭很好(我收藏了),感谢。还有一句来自Quo他们的话我也觉得很好想分享一下——“一个高度正面极化的实体看待所有其他人为服务的机会或对象。”
2 个赞
云篆
16
可能是这里的源头所指不同吧。
有没有可能这里的源头指的是每一个人的“真我”,而我们讲的源头是那个总源头?
或许可以借用奥义书中那种描述梵的说法:对于那个存在,你不能说它存在,也不能说它不存在。他超越一切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