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的业力之轮;佛系和萨古鲁的业力;停止业力之轮:实修;觉知;宽容→逍遥行于美丽的地球幻境

谢谢。简单的谈一谈“业力”,并附上 Ra(“一的法则”的谦卑使者)对其的解释,同时也提到佛系和萨古鲁关于“业力”的看法。

这篇短文讲的是“业力之轮”

Ra 对业力的评价:
他们理解的“业力”是一种惰性或“惯性力”作用下的行为。这些行为会持续运行平衡机制,直到被一个更高的原则终止。而这个更高的原则可以被称为“宽容”。可以把业力比作一个轮子,宽容则是使轮子停止的刹车机制。Ra认为业力产生的原因是个人在有意识的条件下对他人做了无爱之事。

我认为Ra 对业力的解释与佛教和萨古鲁的解释基本一致:如果不被施予干预,业力这一惯性力会一直延续下去,而且需要不断地被平衡。佛家讲因果。所谓的福报,苦报,恶报,正是一种平衡业力的机制。今生未被终止的业力,将延续到来世,甚至可以持续万世。

Ra提到,终止业力之轮的方法是宽恕,也就是接受。宽恕,接受自己;宽恕,接受他人。接受自己的错,也接受他人的错;接受自己的苦,也接受他人的苦,等等。当一切都能被宽容、被接受,就没有业力了,也就“毕业”了。 :smiling_face_with_three_hearts: 那就是绝对的自由。(想到最喜欢的歌曲之一,许巍的《逍遥行》— 人生便是自由美妙的逍遥行。)

许巍一首《逍遥行》还是那个味道,满满的回忆_哔哩哔哩_bilibili​www.bilibili.com/video/BV12P411p71N/?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

除了“宽容”之外,解除业力还有一个关键点:觉知

没有觉知,根本无法感知业力的存在,无法工作它。而觉知是需要练习的。我自己现在开始认真地跟着萨古鲁学习,已经报名了线上课程“内在工程”。课程中提到,改变的重要一步就是觉知

另外以萨古鲁的哲学来微谈一下业力渴爱

萨古鲁并不“佛系”,他不否定“渴爱”。相反的,他认为,欲望是生命的根本问题不在于“有欲望”,还是“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是对生命的否定。关键是你的欲望是无意识的,还是有意识的无意识、强迫性的欲望才是痛苦的来源;而如果可以有觉知地生活,就可以看清自己的欲望,有意识的追求而不附着于自己的欲望,就可以轻松、超然地享受这个人生舞台。

愿所有人和平、喜悦、有爱。 :smiling_face_with_three_hearts: :smiling_face_with_three_hearts:

“一的法则”附注-业力解释1/2

“一的法则”附注业力解释2/2

附“逍遥行”歌词:

歌手:许巍

逍遥行

演唱:许巍

如何才是你真正韵律

自由的流淌遍布身心

每一个音符都与你的心愿

永相应

世界是一枝飞在空中的花朵

生命是一场通往幸福的航行

对你我来讲 只是一天路程而已

你的超然物外 逍遥自在

我的寂默精彩

世界是一枝飞在空中的花朵

生命是一场通往幸福的航行

对你我来讲 只是一天路程而已

宛如日出东海 注定落西山

道路艰险 并不平坦

我还能在这里

幸运地将这一首歌献给你

我的坚定 我的欣喜

只因你在这里

这梦想成真的旅程

唱……唱尽这世间

苍凉温暖

唱……歌声献给你

才知道我是这样爱你

3 个赞

欢迎讨论,亲爱的学习“一法”的寻求者们,各位兄弟姐妹们,是否和我对Ra的业力 解释的理解一致 ?
如果有人不喜欢“兄弟,姐妹”这个称谓也说一下哈 :)

2 个赞

理解一致!还有个小补充:

17.20 Q U E S T I O N E R How did this aggressive action against a playmate affect Jesus in his spiritual growth? Where did he go after his physical death?

R A I am Ra. The entity you call Jesus was galvanized by this experience and began a lifetime of seeking and searching. This entity studied first day and night in its own religious constructs, which you call Judaism, and was learned enough to be a rabbi, as you call the teach/learners of this particular rhythm or distortion of understanding, at a very young age.

At the age of approximately thirteen and one-half of your years, this entity left the dwelling place of its earthly family, as you would call it, and walked into many other places seeking further information. This went on sporadically until the entity was approximately twenty-five, at which time it returned to its family dwelling and learned and practiced the art of its earthly father.

When the entity had become able to integrate or synthesize all experiences, the entity began to speak to other-selves and teach/learn what it had felt during the preceding years to be of an worthwhile nature.

The entity was absolved karmically of the destruction of an other-self when it was in its last portion of lifetime and spoke upon what you would call a cross saying, “Father, forgive them, for they know not what they do.” In forgiveness lies the stoppage of the wheel of action, or what you call karma.

耶稣死前,通过宽恕终止了关于他的业力之轮。

2 个赞

业力的问题还是很复杂的,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业力。Ra这里的用法可能更多指偏负面的业力,没有做过多展开。

业力,中性的指某种发出的某种思想和行为,如果附加了极性,就有了恶业和善业之分。在这其中,需要平衡的是依恋、附着或执着(adhering)的那部分恶业或善业。最后保留的是不附着的善业,它是一种正面选择,但没有业力的牵扯,只有爱的能量的自然流动,没有收缩,没有抓取。

非常具有启发性!

确实,业力本身是中性且普遍存在的机制;然而,它的源头却具有极性——无论是善行还是恶行,都会产生相应的业力。

对于负面行为所带来的业力,应以宽恕来化解;
而对于正面行为所累积的业力,则应不执著于其结果。

1 个赞

嗯。Ra讲的只是大多数以为的“业-karma”,不是佛教或者瑜伽系统里精确的“业-karma”。

这个假期花了5天时间学习了萨古鲁的“内在工程”线上课程1-6步,很有收获。
这里简单提一下,也是帮助自己整理思维,帖子第二部分继续讲“业”。瑜伽系统的“业”

内在工程
第一步:知晓了解自己身体,思维,能量,等的重要性(了解生命机制的重要性)。

第二步:练习,增长觉知。有觉知的保留渴望/意愿,甚至是无边界的强烈渴望。无意识,无觉知的强迫性欲望是唯一的束缚

第三步:意识到自己的能动力(responsibility),自主反应的能力是无边的。全然的活着。

第四步:认识到此时此刻是绝对的,不可避免的(只能活在当下,认识到这点,我突然意识到永恒)。认识到你不是你所以为的,你是永恒和无限可能。

第五步:头脑-mind的奇迹。其实就是讲的

第六步:创造(创造自己的世界。冥想练习里有视觉化冥想,先从头脑里创造自己希望的。我对这点的感想就是Ra的人格纪律修炼的第三点-成为造物)

第七步:两天的直播教学,最后以一个香巴维大手印克里亚的传递结束。那是一个冥想,是一个能量传送和接收的启蒙。还没有参加,无法评价。

继续讲主题”业“。这个课程里,“业”是个重点。萨古鲁是瑜伽士,神秘家。瑜伽的真实含义是”合一“。瑜伽士也就是通过修行达到合一的人。这个课程里,他从瑜伽的角度是这么讲业的:

业-Karma细分为:karma(业), vasana(维基百科上的中文是习性)和samskara (没查到,就翻译为业果吧)。萨古鲁说,为了方便,现在大众把这三点统一称为业-karma。

萨古鲁解释,karma(业)的意思是印迹,如同足迹一般。vasana(习性)该词的含义是味道,可以解释为惯性,samskara(业果)是karma和samskara的结果。

萨古鲁的内在工程课第五部“头脑的奇迹“主要讲的就是”业“。智者解释头脑(mind)四大功能的第四功能“行”(Saṅkhāra)产生“烙印“,而这些”烙印“就是”业“,然后这些烙印产生惯性/习性,而这些烙印和习性的结果就是samskara,业果。

业果是难以改变的或者是改不了的,比如共业个人就改不了,共业其实不是karma,而是集体的samskara/业果。虽然个人改不了共同业果,但是可以掌握自己的业。就个人层面,一个人可能因为过去的头脑行为产生了业,习性和业果,也许一个人因为业果这一世生在穷苦人家或者其他的看似不好的环境,但是他可以掌握自己的现业,即便穷也可以很快乐。相反的,富有人家长大的孩子可以继续造现业,头脑可以产生导致痛苦的karma/烙痕和习性。

另外萨古鲁业说过,业,惯性,和业果是支架,不是要全部去除的。人之所以是人,因为有业,业就是记忆。蚯蚓有蚯蚓的业,猴子有猴子的业。去除一些业/记忆的话(可能是暂时屏蔽吧),有的人会向猴子甚至爬行动物一般行动…

哈哈,发散思维一下,第三密度人类如果屏蔽一些业/记忆可以暂时像爬行动物一样爬行,那个时刻他就是个第二密度猴子。流浪者屏蔽一些业/记忆他就是个第三密度的人。这个遗忘屏蔽罩纱还是很有用的,正是它使得大家都是人,不然的话,几千万“神”在这个世界那可全部乱套了,作为人类,我是不同意的。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