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路径:
“如果这个世界是虚拟的,那什么是我们可以把握的可靠的东西?”当我思考这个问题时,我想到的答案是“内心深处的感动”。
一切都可以是假的,唯独我内心深处的感动是我无法抗拒的东西。
当这种感动出现时,我清晰地知道,我找不到任何理由去否定这个感动,如果连这样的东西我都否定的话,我就否定彻底我的存在了,我的存在是一个事实,我没有办法否定它,这个感动是我的存在可以孕育出的最美丽的东西,我没有办法否定它。
这感动,就是我从哪怕最深深渊,回家的腰间绳索。
在接触一的法则之前,我对爱这个词并不感冒,这个词在我的心智中没有份量,我不使用它来思考事情,也无法想象造物者创造世界的爱。
后来接触一的法则,才意识到这个内心深处的感动,就是Ra所说的爱。
我终于找到了一条理解爱之含义的路径,就是通过“内心深处的感动”这七个字
2 个赞
Ytchi
2
很喜欢,第一句就非常有共鸣。
我对爱的理解也是主观的,但是不把它定义为内心深处的感动。可能是因为自己是超敏的理想主义者,常常会经历内心深处的感动,,非常频繁。但是对爱的体验我会用其他语句描述:
美好,美妙,一切都美,看一切都像看你深爱的那个人人。舒适平静,找不到词语描述了…非常的美好,一切都不重要,本来一切都完美,生死无分量,有时会流一两滴眼泪。
深深的感动则不同,会哭得一塌糊涂。莫名其妙的,读一法的时候就发展出对Ra的情感,深深的感动,很美,但是比那种美妙的爱要浓郁的多。可能是因为有崇敬 ?似乎有attachement在里面,对于美德,智慧,正极,等等品质的向往和憧憬 ?美妙的“爱”则没有依恋,就是一种特别美妙的爱的状态
1 个赞
欧阳
3
love也是我困惑的一个概念,最近有所体会,分享一下。
我一直困惑love and understanding是并列的,但为什么用的形态不一样。且ra提到第四密度是love的密度,人们学习loving。
现在我理解了,love作为一个动词或名词,更多是一种类似move或顶多action,而loving则是dance,更具持续性与技巧性。
而understand是一个结果性的概念,理解,所以ra经常说用understand这个不准确的词,且第三密度understand是不可能的,因为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真正和完全理解了什么,但understanding理解中就没关系了。
而ra也提到love是一种focus聚焦,我们其实能感觉到的love很多,但我们渴求的却是loving,不少偶像剧或恋爱小说,是将love当成了loving,且是拼凑的love大杂烩,所以显得悬浮虚假,就像童话故事总是以幸福生活在一起作为结局,人们可能相爱了,但是能否loving下去呢,不可知。
第四密度的一个特点,ra提到人们更容易组成兴趣小组,兴趣就是loving吧。而无条件之爱似乎也变得容易了许多,以前不喜欢这个词,是因为明显人们要求的是无条件loving,让人感受到莫名的压力。
只要有相关的经验,只要感受过,那么compassion是轻而易举的,而love的focus也顺其自然。loving的receive不要太容易,因为loving如此明晃晃,而love的receive,不一定容易,因为不一定能够对焦,或对其颗粒度,love的give也是相似的。左脑虽然能够或善于聚焦某个点,但是准确度就需要大量的学习了,否则就容易自说自话,从自己角度出发,说大道理,或者感觉别人在轻视自己,也就是说love的give与receive都不怎么准?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