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本质上就是世界观的载体,情节只是展开这个世界观的手段。
小说是一种低防御性的“世界观注入”方式
- 如果你直接告诉一个人“这个世界是没有意义的”,他可能与你争论;
- 但当你写一本小说,主角在虚构世界中亲历荒谬、奋斗失败、被世界抛弃时,读者可能会说:
“啊……我懂他。”
这是小说的神奇之处:以幻言真,以虚写实。你不用证明,你只需要让他“活过一次”。
本贴打算分析国内主流修仙小说的精神内核并进行个人批判。
小说本质上就是世界观的载体,情节只是展开这个世界观的手段。
“啊……我懂他。”
这是小说的神奇之处:以幻言真,以虚写实。你不用证明,你只需要让他“活过一次”。
本贴打算分析国内主流修仙小说的精神内核并进行个人批判。
国内的主流修仙小说,本文不打算列举出书籍名,但是各个网络小说排行榜的前几名有着几乎相似的精神内核。
这类小说中所谓的“修仙”:
这不是修仙,而是把内在超越的路径,彻底异化成了一套“资源-敌人-技术-斗争”的升级模型。
换句话说,这些小说根本不是修仙小说,而是披着修仙外衣的“功利性网络征服叙事”。
我们一条条来看:
实质:极端功利型个人主义的精神投影。
实质:权力系统再生产 + 民族主义情感操控。
实质:丛林法则 + 暴力崇拜 + 弱肉强食的意识形态灌输。
这种小说在中国广泛流行,并不是偶然,它反映了社会深层心理结构的投射与补偿:
现实 | 小说世界 |
---|---|
底层人上升通道关闭 | 主角从“凡人”一步步逆袭成仙 |
权力、资源集中于上层 | 修仙世界资源绝对稀缺,只能靠“抢” |
讲理无用、规则无力 | “杀伐果断”成为主角的标配美德 |
个人无权、生活无望 | 个人可以靠隐忍与杀戮“改变命运” |
现实中不能自私、不能宣泄 | 小说中可以极致利己、理直气壮杀人 |
这是一种“幻象性反抗”或“精神自慰”:读者在现实中失权、被压,但在小说中拥有绝对的成长路径与支配权。
它们看起来是幻想小说,但本质上是为现实的权力-资源逻辑提供一套“神话叙事”
确实,不只是修仙,有一些游戏和给少儿看的动漫作品也表现出这样的内核。(比如《原神》,虽然大世界探索,但是剧情,升级啊之类还是要打打杀杀……(同情原魔们一秒钟)
个人观点:这些现象的本质如题主所说,是如今底层人民的生活现状所致。他们每天没日没夜地为生计奔波,是没有时间去思考内在的事情的。
也许改变之道在于改制。
记得一法里面说特斯拉当时的研究就足以让人类摆脱为劳动谋生的困境,那么为什么人类还深陷于内卷之中?
所以,传播一法不仅仅是单纯把思想传出去而已,也需要有人挺身而出,去研究如何改变制度,如何改革生产力,使越来越多的人从内卷的怪圈中解放,转向对自身内在的思考。
做个小补充,这里的底层人民是术语上的,不带有任何歧义,我也是底层人民,读书时候也迷恋过修仙小说,但是后来发现了其中的内核上的问题,所以分享一下。
关于改制,从论坛的安全性角度,我并不打算在这里讨论。
关于人类是如何能够拥有充足的技术但是却仍然活的很艰难。我把我的理解写成了一个寓言,叫做消失的水。
赞同得不能再赞同了。我个人感觉,不仅是小说,任何文艺作品,都是一种世界观的载体,只不过有些产物较多地经过了人思维的变形(抽象画),有些没有(具象画)。文艺作品中地文学影视类别的长处在于它可以更多地经由人思维的变形,以具体化呈现某种世界观。
并且,不只是文艺作品,任何尝试说某种"故事"的理论都可以视作一种世界观的铺张。而其实所有理论都在说故事。
但是所有世界观都是虚幻的。这世界没有一种"真正正确"的世界观,每个人乃至每个类型的世界观念,都是主观经验与主观相信的结果,而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绝对客观的。
我赞同你对修仙小说的看法。
修仙小说的流行,可以看作是一种集体潜意识惯性的呼求:我在现实中失意,处处受限,但是我想"无限",我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寻得,就转向虚幻的范畴。
这呼求被人类自己听见,于是就显化为修仙小说作为幻象呈现。接着,它成为了一种有点像是"奶头乐"的东西。用来自我消遣、自我麻痹、自我逃避。它的呼声越大,类似"修仙小说"的娱乐产品就会越多、越受欢迎。直到人们厌倦了麻痹与逃避自我,转而去倾听自己内心真正的声音。
这呼求同样是令人怜悯的,因为尽管它是如此地"扭曲"或"轻浮",背后是如此混淆与黯淡,但是背后真实的东西,却的确是人们对于自我无限的渴望与呼唤。
只不过很幽默的是,大家还是在通过有限的方式去幻想无限。认为一定要掌握某种伟力(无论它是财富、名声、法术或别的什么)才能达成无规定的自由。换句话说,尝试用有限的东西去定义无限。在修仙小说这个话题中,就将自我的进化之路庸俗化为"升级系统"。因为大家只在用自己知道的(这个世俗的规则)去幻想、比照未知的,所以就会造出这种"天上地国"的有趣局面。
这其实不是面向世俗读者的修仙小说独有的毛病,很多灵修群体当中地人,恐怕也仍然处在这种思维的制约之下。只不过并不是比较令人不禁的"杀人升级",而是将某种境界当成一个"超越世俗"的结果,一个"无上伟大"的目标。这反面映照的是:它在某种程度上,无法接纳当下自身本然所是,于是迫切地想寻求一种境界作为其解脱。但是自我的无限或许是每一种状态、每一种情形、每一种所是。
虽然我没有看过修仙小说,但是有赖于你对修仙小说内核的分析与澄清,让我能够了解到其中的各个方面(感谢你),于是能够从中产生看法。
我的看法是:大家想这样玩耍自己就这样玩耍自己吧。有时候,这也会是成长路上的必要一环。
确实,世俗中的许多文化作品有其娱乐价值,并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去进行哲学思考。
没错,国内的修仙小说故事基本都一个框架。不过因为我主要是看韩漫的,所以只能说韩漫在这方面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些放到这里怕是都没法过审这类东西主要就是爽文,不是让人深度思考而是让人看着嗨用的
东亚文化具有高度相似性
日漫《妖精的尾巴》感觉是少数堪比第四密度关系的漫画,虽然有正反派的对抗,但那种伙伴关系,群体生活很特别。
日漫挺注重情感、生活线的刻画,比国漫以及韩漫的人物情感线要丰富很多。在很多日漫上都能看到第四密度的影子,看完后真的会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仿佛是还不愿意回到现实这个沉闷的环境当中,还想停留在动漫里
是的,很多日漫我都挺喜欢,它们强调伙伴关系。国内一些小说可能会对主角稍微刻画一下关系亲近的情谊,但是对其他人都很淡漠,还有很多是随意杀人,是属于爽文的那种,不当真的话,可能对当下很多人缓解压力有帮助。
没错,这种爽文类的,基本是看完就看完了,无法给人长久的印象或深刻的冲击
今天看到一个视频,似乎有些关联,那是一个关于托尔金指环王的世界搭建分析视频,里面涉及到不同精灵种族的性格、外貌与服饰等细节的协调,仿佛那是一个真实的种族,而不是小说人物。
由此延伸开来,我有点好奇,爽感似乎是由于肉体的多巴胺,一种伴随期望而释放的激素。
期望有点像是心智的母体matrix向外探索的一个action。
只不过如今的爽点,更多基于过往的痛苦的代偿,就好像绘画一样,在这个功利的社会,急迫地希望建功立业,本来应该一笔一画地描摹未来的,却想一蹴而就,涂抹的是谁都看不清的乱涂鸦空中楼阁或幻想的自大小人王国(其他人降职)。
ps,贴主的分析让我想到,这批判的能力发展下去,是否会和建构或分析指环王、黑客帝国以及金敏的盗梦侦探等那条路径下去,算是某种manifestion?
16.10 Q U E S T I O N E R You mentioned the word “Empire” in relation to the Orion group. I have thought for some time that the movie Star Wars was somehow an allegory, in part, for what is actually happening. Is this correct?
R A I am Ra. This is correct in the same way that a simple children’s story is an allegory for physical/philosophical/social complex distortion-understanding.
我的理解和你有一些小分歧,我理解心智的母体是一个等待被填充的容器,而向外探索的过程,我理解为心智多个部分共同作用的:包括在自由意志下,心智的潜能激发者potentiator提供寻求的动能和养分,催化剂转换成经验,心智的母体得到新的填充等。不过这是我的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我赞同你的观点,但想补充一点:虽然作品描绘的是一个自大小人构成的王国,或许作者本身并无宏大的创作理想,只是希望借此盈利——而他们的确也通过这部作品获得了可观的财富。
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当今世界,或者说当前的整体系统,始终倾向于奖励这类娱乐化的媒体与创作者。至于原因,我更倾向于从供需关系来理解:主流社会的精神文化需求整体趋向娱乐化与快餐化,因此这类文化产品自然更容易畅销。
能引发大家一些思考就挺好了~我觉得讨论本身就是一种共同建构,对我们这个论坛的活跃度都是一种正反馈。
我的理解和你有一些小分歧,我理解心智的母体是一个等待被填充的容器,而向外探索的过程,我理解为心智多个部分共同作用的:包括在自由意志下,心智的潜能激发者potentiator提供寻求的动能和养分,催化剂转换成经验,心智的母体得到新的填充等。不过这是我的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这一段你说得对,就像ra在比较占星以及心智原型系统与能量中心、密度等进行比较时,提到了关于心智原型作为功能与本身的区别,实际中有点难以描述与区分。
回头想起一个点,请不要嫌我啰嗦哈,真的不吐不快,有一阵子当我也对现实的某些现象感到稍微有点难以理解,或者希望改变时,也有人提出了一些现实改变的方向,那时候的我,一则可能对于社会化的经验不够,且已有的经验都不太正向,因此下意识想到的都是消极面,或者不可能,总之意识中是拒绝排斥与否定的态度。
但神奇的是,很久之后,我都已经忘记具体什么人对我说过类似的建议了,但是却清晰记得是有这样的事情的。如今我因为想探索尝试一些,在人生迷茫期的初期阶段的人(正在筹备做一个面向高考结束后内向的人的计划),不可避免地会给出自己的一些经验建议,于是我就回想起了过去的自己,一种催化剂的回旋镖,有趣而有用的。
那时候的我偶尔遇到一个谈得来的朋友的时候,会觉得很有安慰,以及感觉能够当下有所助益和服务,心里是很满足与充实的。我个人也觉得那时候的当下挺好的,很适合。但很多次也会经历,心智层面的能量交流是很少的,且有类似失效的效果。而且就像恐怖谷效应,当与人接触多了,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不同点,但是网络交流的特征,以及远程关系,不会有那么多的机缘,能够让人达成共识理解,而更进一步相互了解,更多的是停留在求同存异的泛泛之交上。
所以后期我更多重心放在现实人际关系上,对于网络关系,保持一种疏离的态度。像是一掠而过的缘分,会触发一些特别的灵感或一闪而过的催化剂思考。
综上是一些过往的心路历程,包了这么一大盘饺子,是为了一盘醋,什么醋呢,就是B站上有一个up主,叫做M的蒙太奇笔记,就是一种融合了很多零碎的思考,但又奇异地综合在一起,以一种淡定,但又深入浅出、简洁明晰的方式呈现,蓝色光芒非常漂亮。
莫名地觉得你们很像,可能很合得来,所以不介意我可能存在冒犯的话,感兴趣的话,你可以去看看,关于他对经典迪斯尼的玩具总动员的解读,居然是从玩具被规训的非主流角度叛逆角度思考,和这个帖子思考的修仙主流文化的不对劲,异曲同工啊。
最后的最后,请见谅我的可能过于热情而冒犯你的边界哈,抱拳.
非常幽默的比喻!
我会去看看这个up
哪里有冒犯,你的这盘“饺子+醋”其实挺香的!
不要勉强自己哈,如果真的感觉到好奇了,不妨可以去看看。如果感觉到冒犯,请真诚地告知我,我一直对自己的表达方式给他人的感受,感到好奇而期待任何真诚的反馈描述。
另如果看过之后,能不能描述自己看过的感受呢,任何都可以,因为我也好奇每个人对同一个事物,因为自己的经验的不同,而导致的切入角度也截然不同,甚至态度情感观感也大有不同,这是非常有趣的分享与角度o( ̄︶ ̄)o
目前只看了其中一两个视频,剪辑手法不错,讲的也很深入。但是其他视频没看完,就不好评价其他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