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时候会出现两难的选择:选择A,还是选择B更有爱?

1993 年 10 月 6 日,星期三简要校对)

亚伦的谈话

我是亚伦。晚上好,我爱你们所有人。当我们在这里迈向新的方向时,我们有时也必须停下来重复一遍,因为你们是人,你们经常会一次又一次地掉入同一个坑里。你们在里面挣扎着说,“我为什么会在这里?” 你爬出来,迈出一步,又掉进去。我这么说并不是要批评你们,只是想提醒你们,为什么把我们以前经常讨论的问题重新措辞会变得有用

本周最常见的问题是这样的: 我怎么知道自己什么时候选择了恐惧,什么时候选择了爱?在有选择的情况下,我怎么知道是选择 A 更有爱,还是选择 B 更有爱?一个朋友来问我,“能借我两千块钱吗?” 这个朋友并不总是可靠的。这位朋友说,“我真的为过去的不负责任忏悔了,这就是我想要这笔钱的原因,帮助我建立新的事业。” 他跟你谈了一下,听起来考虑得很周全。他很爽快地回答了你的问题。

然而,这位朋友过去曾倚重过你,占过你的便宜。当然,假定你确实有那么多钱可以借给他,是借给他还是拒绝他更有爱呢?我们会继续信任、信任、再信任吗?在什么时候,我们会成为他人的门垫,招致他人的虐待?是否存在这样的区别,即某件事对他人的爱更多,而对我的爱更少?或者对我更有爱而对他人更少爱?或者是一致的: 如果对一个人更有爱,对所有人就一定更有爱吗?

**对于最后一个问题,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只要你理解爱的含义。**几周前,我们在这里花了一些时间讨论用爱说 “不”,不要被他人的扭曲牵着鼻子走,“不” 往往是对双方最尊重、最关爱的回答。如果这个 “不” 伴随着愤怒——“你以前伤害过我,我不会再给你了!我不会给你的!”——那就不是出于尊重。而是出于恐惧。所以,决定回应是否有爱的不是 “是” 或 “不”,而是回应的态度。

在这个假设的例子中,如果你说, “好的,这是两千块钱”。三个月后,这位朋友回来说,“嗯,我把钱都输光了。对不起。但我有个新计划。能再给我两千块钱吗?等我的新计划赚了钱,我会还给你四千。我现在真的改变主意了。我再也不拿我的钱去赌博了。这个计划不会失败的。” 你相信吗?从逻辑上讲是不可能的。然而,如果没人相信呢?那是不好的吗?

我们往往认为,我们需要保护他人免受痛苦,我们会信任他人,奉献自己,帮助他人,因为如果没有人帮助呢?我们能在这里做一些区分吗?设想一个不会游泳的人,他觉得从码头上跳下去然后大声呼救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因为他喜欢看到所有人都围过来。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你都会把他拉上来。有没有什么时候可以让他淹死?

显然,这取决于具体情况。我想问的是,如果你的朋友从码头上跳下,在他跳了三次之后,你为什么还要和他一起靠近水边?你的问题不在于他跳下码头。你的问题在于你愿意陪他去码头。当他说,“我们去码头吧,我保证今天不跳下去”… “不,我不能再和你做这种事了。”这不是出于愤怒,而是出于尊重。一旦你和他在码头上,你就得把他拉出来离开码头。

你们当中有些人对自己的工作表示困惑。工作中有你喜欢的,也有你不喜欢的。这方面很充实,而另一方面却很困难和痛苦。人们不欣赏你。你的报酬不够高。你没有独立或创造的机会。“我应该换一份工作吗?”

我问这些人,基本上,你喜欢你现在的工作吗?喜欢。有时,当然是不喜欢。那么很明显,是时候换份工作了。没问题。但如果是…问题出在哪里?如果你想要更多的创造力、独立性或升值机会,你是在邀请这些机会还是在拒绝这些机会?如果你换了一份新工作,是否会得到你认为想要的肯定?是会有更多的独立,还是你因为害怕独立和肯定而躲在 “得不到独立或肯定” 的愤怒中。也许在你现在的工作中,说 “我想要这个” 很容易,因为你知道你不会得到它。如果你得到了呢?也许这种独立既令人恐惧又令人渴望。也许这种肯定会让你很不舒服,因为它戳穿了你隐藏在背后的不足感。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不值得或不足感会让人感到舒服呢?” 你们中的一些人在童年时期就学会了扮演这些角色。这些角色为你们赢得了认可。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能够控制自己的人,也许会威胁到你周围的成年人;他们希望你无助,而你顺从了他们。对共同谋事的必要性感到愤怒。要想变得足够或有价值,承认自己与生俱来的足够或有价值,就会打开一个充满混乱情绪的潘多拉盒子。更安全的做法是沉浸在不足的幻象中,并为此抱怨。

我在这里抛出了很多假设情况。我想让这次谈话相对简短一些,所以我会回到这些情况的细节上来。我们在这里经常谈到不要与恐惧对话。我感觉这被误解为 “不要感到恐惧”。你们都听我说过 “恐惧是一种幻象。” 但这是一种非常强烈的幻象。当你陷入恐惧时,就很难脱身,因为自我会在恐惧中固化。有人受到了威胁,有人担心自己会受到伤害,或者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于是,你开始了一场与恐惧的战争,“我必须摆脱它”。但试图摆脱恐惧只是另一种与恐惧的对话。

放下恐惧的所有权,就结束了与它的对话。当你不再将恐惧认定为 “你”,而只是允许体验它,知道它已经出现,也会逐渐消失,那么就不再有对话了。

那又怎样?当恐惧不再控制你的时候,你就能深入内心的智慧,以爱的方式做出回应。你的朋友又来要两千美元了。你要和他一起去码头吗?你会再次跳进他的圈套吗?你不知道这位朋友需要学习的是更加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够成功,还是更加现实,更加谨慎。也许他需要学习的是,行动会带来反应。此一时,彼一时,我们要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这是因果业力法则的一部分。

你不能隔绝你的朋友,也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为你的朋友、孩子或任何人提供情境。你无法知道他们在学习什么,因此,你不能说 “我的拒绝剥夺了他们。” 也许相反,你的 “不” 是在帮助他们学会有限度。“这是我的底线。我用爱说 ‘不’。你可以来找我谈谈你的工作。我很乐意帮你发送邮件或以其他方式支持你的选择。但不要再给钱了。心知道要说什么。当你陷入 “但我是否会伤害他?” 的恐惧对话时,你就会陷入困境

现在,这很困难,因为你们每个人都希望在生活中不伤害他人;但问题是,什么是不伤害?你可能会陷入与恐惧的无休止对话中,恐惧说你必须亲自照顾这个世界,否则你就是在伤害这个世界。当你深入探究这些想法的根源时,意识就会渗透到想要成为一个好人、想要得到自己的肯定、想要被爱。这些欲望都没有错,但如果它们控制了你,而你却不知道它们的存在,它们就会把你引向不善的方向,把你引向我们经常提到的这种不健康的共同依赖。

其他类型的人生选择:这份工作还是那份工作?这段关系还是那段关系?你们能开始相信自己内在的智慧,开始问自己正确的问题吗?你们中的一些人听我说过,你们可以在生活中显现出任何你们想要的东西。但首先你们必须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你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发出了混合信号:我想要这个,但它让我害怕。当你发出混杂的信息时,你只能表现出困惑!

摘自:《自然的光之路》1993 年 10 月 6 日,星期三

3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