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伦在《觉醒的心》1998-12-16问答中谈到:
我在这里强调,心法(心的教导)和智慧法(智慧的教导)必须结合起来,因为两者任何一个都是不足的。打开的心若没有智慧的调和,会使人变得多愁善感。不与心相连的智慧会使人陷入枯竭,逃避世间的苦难,逃入否定相对实相的终极实相之中。
问题: 这个问题与亚伦今晚的故事无关,可以吗?耶稣在他那一世中是否接触过佛陀的弟子? 亚伦说是的,当然。
亚伦: 我是亚伦。当你说,“他是否接触过佛陀的弟子或追随者” 时,我说,“当然”,但让我们给这个话题留出空间。他接触的不是将它们定义为 “佛教徒” 的佛教僧侣。他接触的都是圣者,但不是专门的僧侣,都是接触过佛法教义的存有。他确实修习冥想。不像佛陀出生时是第三密度存有,已经具备开悟(enlightenment)的条件,但需要在化身中找到了悟,而知晓为耶稣这个存有,我们可以称之为菩萨,是已经完全觉悟的存有,并没有真正忘记他是谁。
他仍然需要一种将天堂和地球人间结合起来的方法。他带来了天堂的教导,但他需要工具将这些教导带入地球层面。人们很容易落入说教的陷阱而非活出他的真理。当然,如果他没有百分之百地活出它,真理也会失去它的权威。
我认为,这种将终极和相对联系起来的能力是他从佛陀那里学到的最伟大的一课。他并不是真的学习它,而是被提醒这一点。佛陀教导的是解脱和慈悲的法。但耶稣之所以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许多存有无法领会慈悲的信息。有许多人可以。在佛陀时代,有一股伟大的觉悟浪潮,但剩下的那些人中,许多人陷入了自己的恐惧和阴影,仍然被困在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教义中,被困在这古老的恐惧教义中。这些人听不见佛陀的教导。也许他们被困在自己制造的黑暗中,就像我描述的那个强盗一样,他们需要一扇通向宽恕的门。我在这里强调,心的教导和智慧的教导必须结合起来,因为两者任何一个都是不足的。敞开的心若没有智慧的调和,会使人变得多愁善感。不与心相连的智慧会使人陷入枯竭,逃避世间的苦难,逃入否定相对实相的终极实相之中。
当你问,“他遇到过佛陀的教导吗?” 是的,无论是在他化身之前,还是在他化身期间。我认为它们(佛陀的教导)帮助他看到了众生被困在哪里,看到了有多少人被困在自己的自我评判中,帮助他理解了他们的困住是先前的宗教经验向他们灌输的所有恐惧声音的结果。因此,他的主要教导是宽恕、不做评判和无条件的爱。他不强调智慧的教导,他看到当时世界的人们需要的是心的教导。打开一个人的心,真正开始爱自己和彼此,并在一切中看到神性。
我知道他理解智慧的教导,有时他也会与那些准备好接受智慧教导的弟子分享这些教导,但他的重点更多的是以心为中心,打开心,用爱的光芒驱散阴影。我暂停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