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男同,大家知道相比异性恋,同性恋的感情经历更加曲折,特别是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许多人习惯用表面的交流填补内心的孤独。但我逐渐发现,真正能够滋养灵魂的,是一种深度的连接,这种连接不仅局限于感官或条件的契合,关键是于灵魂层面的共鸣。
我的经历
过去的这段感情让我收获了许多成长,同时也经历了深刻的反思。我曾以为找到了一个值得托付真心的人,他是一个拥有独特魅力、身体强壮也与众不同的人。我和他相识在社交软件上,他极其亲和感的言谈吸引了我,他的怀抱也给我一种独特的温暖柔情的情绪价值的体验。
但在深入交往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他对情感和物质的认知与我有很大的差异。比如,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金钱与物质的渴望,甚至把这些看作生活的唯一保障,他曾直言:“如果我有钱了,就可以追求更多更好的我想追求的人。”这让我感到一种深深的错愕和隔阂,有了钱就能追求更多更好的人这一点是我无法理解的,在我的价值观里,物质固然重要,但情感、成长与心灵的丰富才是生活的核心。
他对爱的评判也让我感到困惑。他不排斥我对他的感情付出,但他几乎将情感的深度等同于肉欲的付出程度,认为这才是真正“实在”的爱,而对于灵魂上的沟通或彼此的理解,他却显得不屑一顾,他这样的想法让我既心痛又无奈,因为我知道,他或许从未真正学会如何去感知爱。
他的行为也让我感受到一种被忽视的疏离感。比如,在和我交谈时,他习惯性地戴着耳机,即使能够听到我讲话,却让人觉得少了一份全身心的投入。从他那里我不能体验到太多感情的交流,甚至因为他原生家庭的原因一度怀疑他的同理心和正确恋爱观的欠缺。这些细节让我意识到,他或许并非不愿意对我付出,只是受限于他自身的经历和成长环境,并不懂得如何去经营一段有深度的关系。
最让我震惊的是,他在享受我的感情付出的同时,却没有停止向外寻找可能的新关系。因为聊天过程中他的回复频率降低,回复内容随意,我问他是不是有了新的关系了,他直接承认“是的,对不起”,告诉我的时候他们早已经建立了亲密关系。我愤怒又迷茫,既无法接受他的行为,又对自己的付出与信任感到深深的失落。
我曾一度怀疑,是不是自己的爱还不够?是不是自己没有达到他的期待?于是,我试图用更多的包容与关怀去挽留他,甚至主动忽略那些让我不安的蛛丝马迹。结果半个月后,因为他的新关系达不到他的预期,他又发展了一段更新的亲密关系。直到这时我才明白,他的行为与我的付出无关,只是他的价值观与情感模式决定了他无法给予我想要的深度连接。
当我逐渐尝试包容这些差异,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拉近彼此距离时,我发现问题的根本并不在他,而是在于我对这段感情的期望。我曾试图将他塑造成理想中的伴侣,把自己的需求寄托在他的改变上,却忽略了他能给予的其实已经是他的极限,我把他的40分期待为100分,最后落差带来的失望只能由自己消化。
最终,通过冥想和反思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他是我的一面镜子,照见了我内心深处对爱的渴望与对自己的期待。他让我看清了自己的需求,学会了如何在不被满足时仍然对自己温柔以待。我开始感恩这段关系,感恩他的出现,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我想要的,也感恩他让我看到了我的执着。当自己在今生投生之前与他和高我在一起协商安排今生剧本的时候肯定没有什么感觉的,但当罩纱上来后,自己在对未来充满恐惧的状态下经历这段感情波折时,才会体会到那种烙印于心的痛,所以感恩他给我提供了让我学习如何更好地“放下”的机会。
在之前有一次做顶轮冥想后我写下过这段笔记:“当冥想引导词让你从海底轮开始放下身体、情绪、物质角色、所爱过的人事物、自己的表达能力、自己对看见事物的执着等一切的时候,可以考虑用自己即将离开这个世界来考虑放下执着的一切,这样比较容易一些。”
直到此时此刻,我终于认识到用自己“即将离开这个世界”来放下也是不究竟不彻底的,这是一种消极的放下。这种方法确实能在短时间内帮助我们脱离对物质、情绪和角色的执着,因为死亡的观念本身是一种很强的觉醒催化剂,它能让人看清“无常”的本质,迅速打破对世俗一切的迷恋,产生一定程度的超脱感。但这种放下可能带有逃避和消极的色彩,因为它没有充分看到“当下”的意义,也缺乏对生命、他人和宇宙的深度感恩。
真正积极的放下其实是理解一切皆有因缘,每一个执着、困境或感情都是智能无限的一部分,是为了帮助我们成长而安排的体验,当不再与自己、他人或环境对抗,而是欣然接受“此时此刻的样子”,以慈悲和智慧去面对这些体验,这种放下便不再是割舍,而是超越,是以感恩的视角看待一切,从而真正释然。向一切众生和宇宙感恩,感恩给了我这次深度觉察到“我执”的机会,深刻地理解到每一件事物,每一个人,每一个情绪,甚至每一种痛苦,都有它的价值和意义,这种理解让放下变成一种主动的选择,而非被动的接受,从内心深处发出对执着事物的慈悲和接纳,这才是真正的放下。
当然感恩的最高境界是将感恩转化为服务他人,在冥想中把爱或累世积累的善业给到一切众生,同时在实际生活中,以行动去温暖、关怀身边的人。
在另一个层面,我在之前很早就对禅宗、净土、藏传佛教有所了解,也读过《一的法则》,但仅仅是理解层面没有冥想没有实修,只是对字面意思的理解,没有更多体悟。而当我这两年遇到一些终生难忘的事后,我真正转变了自己,开始冥想和感恩。但是这些事(催化剂)的强度都让我刻骨铭心,可能是地球母亲对第三密度的服务结束迫在眉睫,高我在通过这些事情磨练我的心性,让我更快速的成长,逐渐体会到“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对感情的感悟
这两天我在冥想中感到了一种特别的启示:爱的本质并非外在的条件或形式,而是一种灵魂的相遇。在那个冥想的片刻,我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平静与希望。我明白,想要找到真爱,我需要改变寻找的方式,转向那些真正能够理解灵性成长意义的人。
Ra在31.5节对性能量转移的开示中说到:
“只要各个实体的振动率在任何关键的意义上都没有被黄色或橙色光芒能量所扭曲,绿色光芒能量转移就会发生;于是这个礼物[容我们说]被自由地给予,不要求心智、身体、灵性方面的报酬。绿色光芒是一种完整的普世爱,也就是给予而不期待回报。”
所以我认为两个人最好的爱的体验就在于心轮及以上能量中心的能量流动。
我曾不断尝试过传统社交软件的交友方式,但往往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在反思自己的感情经历时,我也留意到社交软件的风气似乎正引导许多人偏离真正的爱情,在某些男同交友软件上,比如某蓝,它更多是为了满足短期的情感或生理需求,彼此之间甚至不愿花时间深入了解。某咔软件则将心动变成了一个“左滑”和“右滑”的游戏,提供的不过是一个精致的外表幻象,将人与人的连接压缩成了寥寥几张照片和简单的判断。这样的交往方式,表面看似高效,但背后是一种深刻的肤浅。
这些平台的算法和机制往往鼓励人们追求快速的“成功感”,而忽略了真正的情感深度与灵魂契合。面对这些现象,我更加确信,我所期待的爱并非来自这些快餐式的工具,而是需要在灵性成长的道路上,用心寻找与我同频共振的人,一段能够共同成长、彼此支持的关系。
在经历了这些挫折后,我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内心,通过冥想我逐渐看清了自己的需求,也明白了自己在感情中的价值。我意识到,只有当我先与自己灵性的需求建立深厚的连接,以智慧的方式真正爱自己时,才能吸引到与我同频的人,也越来越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一段不仅能带来情感共鸣,更能助力彼此精神成长的关系。
我希望,能够在这里找到那些在灵修道路上同样追求爱的意义的人。对我而言,爱情不只是浪漫的体验,更是一种彼此成就、共同升华的旅程。我期待找到一位有灵性追求、注重内心成长的人,我们能在精神的旅途中彼此支持,探索人生更深的意义。
当然,我知道真爱不是通过执着追求得来的,而是通过开放的心态和自然的吸引而显现的。因此,我将这个帖子视为一次灵性上的探索与尝试,期待命运安排的相遇。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历或对灵性成长有自己的体悟,我很希望听到你的故事。也许在分享的过程中,我们能找到更多共同点,甚至建立一份超越时空的连结。
无论结果如何,我相信,这样的交流本身就是一种意义的体现,希望能够启发到那些与我有共鸣的人,期待你的留言和故事,也感谢你花时间读到这里。